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内容摘要:本文试以“西方文化概论”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在新闻传播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背景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改革实践
现阶段的大学教育,已经从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开始向着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方面倾斜。在大学生中开设素质教育课程,能更好地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而在素质教育的培养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格外重要。《西方文化概论》是新乡学院新闻传播系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以满足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近年来的具体教学实践为例,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环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办学规模和学生生源薄弱。一方面,新闻传播系现有三个专业中的两个专业均属于艺术类(包括广电专业),学生文化课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文化课基础较薄弱;另一方面,学生在报考专业时不了解本专业具体内容,爱好的更不多。
其次,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上不足。多数高校新传系会给学生开设西方文化及西方文学的课程。而我校只针对西方文化开设了一个学期、30学时的课程,授课还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时间紧、任务重。
最后,教学资源不健全。由于我校建校时间较短,图书馆建设还不健全,西方文学、文化方面的书籍不多,给教师教学研究或者学生课下扩展阅读带来不便。
基于这些实际情况,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希望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从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标准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新闻传播专业背景下的人文素质培养。
第一,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西方文化概论》这门课最基本目的,就是从宏观角度介绍西方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历程,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明渊源、文化面貌、历史影响等,进而了解西方现代文明的来源,追溯西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本门课容易被当成是对世界历史简单理论的学习。其实,文化史与历史是截然不同的。文化史以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它是历史学和文化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与历史研究相比,文化史更侧重于精神文化的研究,如特定历史时期的观念、时尚、宗教崇拜、方言、习俗等。本门课是对西方文化精神的研究,而非历史的介绍。
第二,穿插一些对西方著名文学作品的解读,提高学生文学理论修养。我在讲授西方文化史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对名著的解读,以弥补文学方面的不足。具体作品的研读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那个时代,增强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韦勒克曾经说过,文学的研究注重的不是文献的研究,而是要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永恒的价值。学生让自己的想象力徜徉于文学经典之间,体味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的同时,也重新审视了那个时代。
第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本门课程中有关于
“人文主义”及“人文精神”概念的介绍。我希望对于“人文精神”,不仅仅是概念性的介绍,更是身体力行实践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西方文化是一个浩瀚无边、博大精深的殿堂,我希望通过传授西方文化知识来进行一种深层次的人文教育,帮助大学生们在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图卷中悲歌慷慨的英雄业绩和雄浑壮丽的历史场景的同时,在灵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