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本章要回答的是有关美学的几个基本问
题:第一,美学的历史;第二,美学的含
义;第三,学习美学的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美学的性质和美学的对象。这两个问题是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关于美学的性质,是学习本课程首先就应理解的问题。教材中通过层层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怎么理解呢?首先,与自然科学相比,它对人的研究是综合、整体地进行,而且这种研究往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因此,它不属自然科学学科。其次,在人文学科中,美学对人的研究考察突出把握形象、强调具体、注重体验的作用,它从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指的是美学研究的客体。对于美学的对象的定义要掌握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动态的,有活力的形象;第二是丰富的、完整的形象;第三是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第四是在具体的审美现象(如美、美感、艺术)中显示。
本章的学习难点是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正确理解美学学科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学科意义的问题。我们的教材中提出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这是因为美学所研究的人的感性特质是人的基本特质,可以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对于人的研究的基础;同时,美学研究的指向在于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能够为其他人文学科起到一种指导或示范作用。而且,美学也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学学科在审美过程的基础上综合融贯其他诸种人文学科研究成果,对人进行整体探讨,从而具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
关于这一节在此主要谈三点:美学在西方、美学在中国和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美学在西方
“美学”来源于西方,英文为Aesthetics,直译“埃斯特惕卡”。美学的这一原名要记住。
确实,美学原是一门西学,而在中国,虽然有大量的丰富的审美活动,但不存在一门有关审美的专门学科。而在西方,美学学科也不是在古希腊时期就诞生了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是适应西方文化的内在需要而逐渐地产生的。
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它不再沿袭上帝创造美的神学美学思路,而是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德国古典美学是同这些重要人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康德、席勒、黑格尔。
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这里补充谈其中四种流派。
二、美学在中国
第一,美学在现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意义。美学在清代末年被引进中国,并且顽强地生存下来,正是取决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特殊需要的。
第二,美学的体制化的作用。自从蔡元培在现代教育体制中设置美育及美学学科以来,美学在中之地。
第三,当前美学的发展趋势。一是美学视野的拓展,即是从以往的纯粹审美研究向广泛的审美文化研究拓展;二是美学追求的实用化,即是从崇尚精神性审美转向审美的实用层面;三是美学研究的部门化,即是从原有哲学主导的美学转向依托各学科部门而建构的美学,如文学美学、电影美学、电视美学、广告美学、音乐美学、科技美学、环境美学、装饰美学、美容美学等。
三、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在当前,随着现代学科分类愈益繁多和相互隔绝,人类的丰富、多样和富于整体感的感性生活往往面临被肢解或分离的危险,正是在此时,美学应当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确立自己的特殊地位。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学科。第一,美学由于研究人的基本的感性特质,因而可以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人的研究的基础;第二,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指导或示范作用。当然,与此同时,美学也往往从其他人文学科中吸取自身的资源。
第二节美学的含义
这一节主要学习美学的性质、对象和定义三点。
一、美学的性质
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特殊性质。
第一,把握形象。与其他人文学科从概念角度考察人不同,美学虽然也运用概念,但更注重把握形象。美学的思考总是结合具体的审美形象进行的。概念是表述事物的抽象性质的词语,形象是呈现在符号中的具体可感物。美学正是对于呈现在符号中的具体可感物即形象的集中探讨。
第二,突出具体。与其他人文学科难免对人作抽象研究不同,美学的研究常常是
《美学与美育》学习辅导(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