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手术疗法的改进 随着奶牛业的蓬勃发展,TMR(全混日粮)的普及及牛奶产量的逐年提高,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兽医工作者来说,及时诊治对愈后奶产量的恢复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对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疗法,但现有的几种手术方法由于其本身各种弊端,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本人在原有疗法的基础上,选用右侧切口,同时,在保定、麻醉及真胃固定等步骤上均做了优化,总结得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经过临床百余例手术的实践,效果显著。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一、临床症状 单纯皱胃变位的病情比较轻微。发病初期,病牛表现食量减少,有的完全拒食,反刍和嗳气减少或停止,左侧肋弓凸起。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触诊左肷窝时触不到瘤胃,叩击左侧最后三根肋骨中上部,可听到钢管音,粪便量少发干或成糊状。直肠检查时,瘤胃背囊右移,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出现间隙,有时在瘤胃的左侧可摸到膨胀的皱胃。真胃左方移位的病牛尿酮检测基本上都呈阳性。根据临床症状、听诊及叩诊听到的特征性钢管音,配合直肠检查和尿酮检测一般都可确诊[1,2]。 二、手术方法 四柱栏内站立保定,右肷部常规清洗、剃毛、消毒,麻醉采用腰旁神经传导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相结合,即用6%盐酸普鲁卡因在最后肋间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分点注射,用2%盐酸普鲁卡因在刀口部位多点扇形注射。5-10分钟后用一针头刺激刀口部位,病牛无反应表示麻醉成功。常规方法打开右侧腹腔,术者手臂消毒后沿骨盆方向伸入腹腔,于右肾下方、瘤胃上方探查腹腔左侧,确定变位真胃的位置。由于变位的皱胃内积有大量气体,所以需先对皱胃放气减压。即采用带20号针头的硅胶管作放气管,,由左手带入腹腔并将针头斜插入膨大的皱胃,挤压使气体充分排出。将左手臂由切口处沿右腹壁向下伸到腹底,在瘤胃下或左侧探找到皱胃幽门部及其大网膜,采取牵拉和摆动相结合的方法将真胃拉至腹腔右侧。固定采用大网膜固定法,将真胃幽门口暴露于切口处,在幽门部上方8~10厘米处,将大网膜深浅两层作一皱摺,用18号尼龙线牢固结扎,手术针分两点穿过切口处腹膜、腹直肌、腹内斜肌并打结,使大网膜紧贴于腹壁。为防止感染,可向腹腔内灌注200万单位的庆大霉素。常规关闭腹腔,手术结束。 三、术后护理 术后患牛饲喂干草和少量的TMR日粮,并进行抗菌消炎及补液,刀口常规护理,以利于体质和奶量的恢复,一般3天后即可混入牛群正常饲喂。 四、小结与体会 采用站立保定因为这种方法最能保持牛体内器官的生理状态,不影响牛的各种生理机能,利于皱胃的整复。传导麻醉结合浸润麻醉,麻醉效果确实。 目前对奶牛真胃变位手术治疗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腹下切口、左右肷部双切口、右侧切口及左侧切口。右侧开口与其它三种方法相比,优势显著:腹下切口,病牛需仰卧保定,在术中易造成呼吸困难、食物反流等问题,在术后又因切口在体液的浸润下,造成愈合缓慢,甚至不良,切口有发生疝或瘘的危险[3];左右肷部双切口,虽然在手术中,不论是减压整复,还是缝合固定,均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手术疗法的改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