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魏则胜
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界定
人类学概念:
美国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C·克拉克洪搜集的资料显示,文化的定义多达160余种。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定义,(Edward Tylor)在1871年给出的经典表述:“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 [1] [英国]:《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第1页
哲学概念: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的过程以及结果,它通过语言的符号系统、物质的载体系统、技术的展示系统和行为的表达系统呈现出来。文化内容一般分为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和审美系统。
:是文化的存在状态和表达形式,一般而言由思想、制度和物质构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结构。
: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其核心只能是精神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人的能动的社会实践的产物
第一,表达功能:书写人类的情感和理性内容
第二,消费功能:人类需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以维持肉身存在和精神存在
第三,记忆功能:文化在不同历史之间实现代际沟通
第四,交流功能:文化在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实现信息传递
第五,建构功能:文化建构人的本质
第六,整合功能:文化以历史性格和民族精神整合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集体
二、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家们如是说
1、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3、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4、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二)西文“教育”一词溯源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三)教育的内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如果围绕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来定义,可以把教育定义为:
教育是指人有意识地通过若干方法、媒介等形式向他人传递信息,期望以此影响他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理状态,帮助或阻碍他人获得某种(些)观念、素质、能力的社会活动。处于前者角色的称为教育者,处于后者角色的称为教育对象。因此,所谓教育,就是有意识、有选择、有设计、有目标的文化传播与传承过程。
三、文化对于教育的影响
:
理论知识建构思维,技术经验优化实践
:
道德,善恶观念,是非标准
:
艺术,品位观念,美丑标准
:人创造文化
:文化建构人的社会性,改造自然性
文化的本体性与人的主体性相互建构,就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所描述的那样:建构——反应——重构
文化模式是文化的存在状态和表达形式,一般而言由思想、制度和物质构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结构。
西方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