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病防传、虚实异治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论治
(一)表里同病治则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二)痼疾加卒病治则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三)饮食与调护原则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四)审因论治原则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麻黄, 桂枝, 甘草,杏仁, 白术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已黄芪汤: 防已,黄芪,白术,甘草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甘草,白术,附子,桂枝
6. 暍病热盛伤津气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
1. 百合病误汗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2. 百合病误下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滑石代赭汤: 百合,滑石,代赭石
3. 百合病主方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病因病机与鉴别
1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2)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诞。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
金匮要略考试重点条文 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