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精选).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
客家,或称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一、北海客家的简单概述
就目前北海客家人的分布而言,仍然是以东片地区为主,纯客家乡镇有:白沙、公馆、闸口、曲樟、涠洲;部分客家集中聚居的乡镇有:廉州、常乐、石康、福成、南康、山口、沙田;零散分布则遍于全市各乡镇,人口约50万,占北海总人口的三分一。其中纯客家乡镇的人口(2007年末统计)分布为:白沙107549人,公馆124311人,闸口42753人,曲樟23756人,涠洲15000人。合计超过了30万人。部分客家集中聚居的乡镇中,常乐75962人,山口75000人,廉州168500人,客家人口占了相当一部分,计约10万人。此外,福成、南康均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海客家一万多水库移民的重要安置点,加上零散分布于全市各乡镇的客家人口不会抵于10万。因此,北海客家的人口总数今为50万这只是以居住地为统计范围的保守数据,如果以客家人血缘为统计范围(包括改革开放后进入北海的客家人),北海客家人口总数应超过60万。
北海客家的主要姓氏有80多个,在北海列入统计的160多个姓氏中占居一半。以姓氏集中聚居是客家的群体特征,也是家庭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以姓氏集中聚居,成就了北海客家姓氏村落的现象。在张、李、范、彭、朱、刘等人口逾万的姓氏中,居住村落连绵十多里。在这些姓氏村落中的每一个家庭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维持着这种血缘关系的就是宗庙祖祠。在一个姓氏村落里,始祖祠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始祖祠以下是各宗支的祠堂,俗称“厅下”,以示是在始祖祠的支派之下。北海客家姓氏村落的辈分排列以始祖为源,有的大姓为了显示宗族繁盛,辈分排列至二十代之后。辈分一经排定,即入族谱,各支子孙必须按此入名,不得僭越。
北海客家姓氏宗亲中,以辈分为尊,在同一支系中,以辈分排列为序,宗亲之间不以年龄、职业、官位分尊卑,而是以辈分排列所定的次序称呼。如张三即便年龄大,职务高,但面对辈分高的张二却要以公、伯、叔称之。因此,敬老尊长爱幼的人文观念得以世代传承,自成习俗,淳化民风。
        民间曲艺《公馆木鱼》是北海客家民俗文化的代表。
        嘉靖年间的民间艺人编造出一套名叫“牡丹花”的曲调,用客家方言演唱,因开始系用木鱼为道具,且公馆镇历来为客家人的文化中心,后来称《公馆木鱼》。
二、北海客家的历史文物古迹
以南流江为主线,北海客家在海丝路始发港的迁移史迹丰富多彩,有:南越王行宫(秦、汉为灵觉寺、宋为东山寺)、从大廉山留名、大廉山灵杉传奇、宴石山、绿珠传奇、越州大云寺、常乐州、石康县忠烈祠,太邱书院、文治书院、廉湖书院遗址、陈铭枢故居、合浦三官庙、南山学堂、石康罗公祠、闸口普云庵、闸口文昌庙、闸口仙人桥、闸口老鸦洲天妃庙、曲樟灵隐寺、曲樟三宝岩仙祠、客家土围楼群、陈家祠堂、公馆关帝庙、公馆鳌鱼寺、六甘古树、六甘对园、白沙宏德寺、白沙林翼中故居、涠洲岛、合浦图书馆旧址(北海中学内)、真如院(公馆中学图书馆)等等,这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库。
三、北海客家的风情民俗
守岁习俗。珠乡客家人过年,最重一个“情”字。人情、亲情、友情、乡情都在年夜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除夕夜围着火塘守岁,最是令人难忘。为了准备守岁御寒的柴火,客家人会早早地上山挖柴头,以备应时之需。斯时,各家各户的屋檐下,都会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树头,整个村场到处弥漫着树根的芳香。每逢除夕之夜,客家人吃过团年饭,便在厅房烧起火塘。火塘是用烂铁锅做成的,有条件的人家就会做一个铁脚架把烂铁锅支起来,大多数人家则就地而作。火塘的位置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年年守岁,火旺于斯,含有期待着来年的日子能像火塘一样,红红火火,旺旺盛盛,温馨热烈,代代传承。夜幕降临了,就是火塘旁围坐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客家人围着火塘守岁,并不局限于一家人。只要事先约好,大家都会准时来到。聚集在一起,一杯清茶,一支水碌竹(水烟筒),一盆自制的花生糖或五香炒黄豆,便摆开了守岁龙门阵。
年夜祭祖习俗。客家人把过年称为年夜,即是从除夕夜起至正月十五的这段时间里,都属于客家年夜时效范围。在这个时效范围内,客家人的年夜活动中,最轰轰烈烈的项目是祭祖活动。而这个祭祖活动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除夕,客家人称之为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拜祖是一年中的头等到大事。这天一早,家家户户忙着张罗的都是与拜祖先有关的事,杀鸡啦,蒸扣肉啦,张贴对联啦等。其中最隆重的是各家各户把自己事先蒸好的大笼糕扛到各自的支系祖祠。“大笼糕”既表示团圆之意,也寓意五谷丰登,象征来年的好收成。因此,一年的收获,当然要先让祖宗享受。接着是各家把过年的美食摆上供桌,点燃香烛纸钱,诚心祈祷。这就是大年三十拜祖先。拜完祖先后,大笼糕就留在祖祠的供

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kuan143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