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西新闻传播观念差异.doc:..试析中西新闻传播观念差异一以人民网和德国《明镜周刊》关于“乌鲁木齐430事件”为例摘要:由于中西方历史人文、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西新闻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在角度、内容、方式、思想上有很大差异。本文以人民网和徳国《明镜周刊》关于“乌鲁木齐4,30事件”的报道为例,研究二者对突发恐怖事件的报道个性,主要通过针对两媒体在报道观念方面进行比较,以探讨中西方媒体关于国际重耍事件的新闻报道的差异性。关键词:中西媒体传播观念报道差异刖g在“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之下,恐怖主义依旧是国际话题关注的焦点。尽管恐怖主义受到国际社会一致的强烈谴责,但是依旧存在并且影响着世界的稳定。进入2014年,中国新疆、昆明、广州等地陆续发生疑似恐怖主义操控的恐怖袭击事件。这些恐怖袭击事件,不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无辜生命的损失,而且无辜的新疆同胞也因此让外界对他们产生了极坏形象的误解。造成这样的后果,恐怖分子无疑是该被谴责和取缔的,但是在这些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的报道并不能说没有一定的责任。媒体对国际重大事件尤其是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受制于文化背景、政治环境,以及社会认知的影响。因此中西媒体在组织和实施W际重大事件新闻报道时的立场和态度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媒体一一人民网和徳国媒体一一《明镜周刊》关于“乌鲁木齐4-30事件”的新闻报道表现,来探究二者的新闻报道差异。一、案件始末2014年4月30日19时10分许,成都至乌鲁木齐K453次列车到达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时,在旅客出站口发生一起爆炸案件。暴徒在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出站口接人处用人体炸弹,造成人员伤亡。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爆炸案于2014年5月1日告破,这是一起暴力恐怖性质的爆炸袭击案件。色地尔丁•沙吾提(男,39岁,阿克苏沙雅县人)等两名犯罪嫌疑人长期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参与宗教极端活动而制造的恐怖袭击。死亡的3人,为两名爆炸案制造者以及一名群众截止2014年5月1円凌晨1点,爆炸共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暂无生命危险)。二、中方报道人民网的报道《乌鲁木齐暴恐案7名嫌犯被抓》主耍由儿部分构成:事件五耍素,公安破案过程,分析案发地背景,还有引用专家分析的原因及提出解决的方案。结构上来说是一篇十分中规中矩的报道,条理比较清晰;从内容上看,也是一篇比较严谨的报道,记者完全是以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待这起恐怖事件,并没有让记者自己出现在报道里面,措辞等等比较客观,(我不知道直接将这起袭击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将嫌疑人直接定性为恐怖分子会否有关于客观性的争议。)而且引用了相关专家的发言,权威性的话语增加了说服力。三、 徳国报道相比起W内的报道,德国方面媒体表现得似乎有点过于主观化。《明镜周刊》的这篇报道主要是以图片配文的方式呈现事件。根据圈片还原事件发生的经过,(这一部分在全文中所占比例较大)接着就是作者的评论。从结构上看,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报道并不会显得硬邦邦,而且原则上图片的客观性比较强,但是实际上在这篇报道上并不然,因为它将作者的评论穿插在描述中,这使得报道的感情色彩有所偏颇;内容上来说,丰富是毋庸置疑的,描述加评论使得整篇报道显得丰满,同时引用权威发言佐证自己的观点,尽管只是运用说服力较弱的间接引语。抛开报道所体现的倾向性来
试析中西新闻传播观念差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