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一个完整的张信哲
声明:原作者为星儿姐!我只是转载。
不知道有多少东西停留在你的校园记忆里,有人有故事。不知道你是否买过他的一张,哪怕是盗版的CD或磁带,哪怕偶尔一听,如果你出生在70末80初,他的名字必在你的回忆里洋洒过你的校园,他的声音甚至淡淡地漂浮在你回想教室和楼道时的脑海里,也许,你也曾为他疯狂过,也曾为他深思过,当岁月走的时候,会带走一些东西,也会带不走一些,总之,我们一起品位完整的他——张信哲。
他的表情始终没太变化,他的造型却总略有不同,当然,唱片,总要有一些新的理念。但有时候,看一个艺人的成长,能从中领受到一点属于自己的触动。也让大家捡回一些过去的日子,停留一下看看现在的生活。
贴子相关图片:
1989年,大概没有人会理会一张这样的唱片。那个年代假如有网络,备不住张信哲就可以先成一个网络歌手了。他没那么幸运地出生在这个年代,于是当时一个虽签约唱片公司但没什么底牌没什么大气魄的学生来说,灌一张唱片,无论歌手本身多认真,但多少有点玩票的性质。
大概也很少有人特别注意过这个秃小子的照片。这就是当年的张信哲,一首到现在还略有人记得的《我们爱这个错》,算是当时最押宝的主打歌了。当然,大家不会记得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张唱片在内地根本没有发行,一点不奇怪,谁会在那个时候为这样一个歌手在内地打市场?
还有仍然可以在这边听到那10首歌,翻唱的英文经典曲,想必是当年张信哲初生牛犊于是以一个空白的背景展现出来的。细品味一下,很不错的。后来10几年以后,在一部香港无线电视剧里曾无意间听到这首歌,哦?这不是张信哲这版吗??呵呵,也许,如今除了珍藏这张唱片的歌迷以外,普通的听者也只能这样偶然在电视剧的插曲里听一下了,张信哲本人,也大概鲜有机会在舞台上重演此曲了。
对唱片公司不太了解,于是也无心考究当年的巨石唱片如今如何。但当年“收留”了张信哲,反倒使后来不少的粉丝永远地记住了这个公司。
以一个朴实的脸叫了一个《说谎》的名字,这就是张信哲的第一张个人唱片
如今的张信哲……别说张信哲,任何一个歌手都很少再有这样的发片频率了,对啊,现在的一张唱片,公司的投资是硕大的,于是即使歌手再有潜力,也要每发行完一张,就要物尽其用,借着一个圆片的唱片,让歌手上无数的节目,拍无数的广告,当然当然,活动和唱片是互惠互利的,暴光率服务于销量,销量也有利于暴光率……
扯远了,意思是说,在接近90年代的时候,即使是台湾,也没有如今的色彩斑斓,或许这样,也其实给了更多纯音乐作品发行的机会。人们单纯地听歌,歌手单纯地吟唱,即使当年觉得自己也有宣传,现在大多都被搬到搞笑节目里被歌手作为沧桑回忆,那老土傻气却不免辛酸的纪录把歌手和主持人笑的东倒西歪。张信哲就是。
《说谎》以后的他,没多久,几个月的时间,《忧郁》就出炉。是否还要延续之前反义词的冷幽默,封面,依然拍成开怀大笑,忧郁的是什么东西呢?不知道发行过一张以后的张信哲是不是可以开始有一点适应歌手的心态和生活,对歌曲的拿捏,虽仍然清涩,但也许开始得后来的个人演唱会里,张信哲曾摇着麦克风破例地玩着摇滚,吼起《忧郁》里的主打歌,“让我忘记你的脸……让我忘记你的脸……”,恰恰是这样的嘶吼,让粉丝记住了他的脸。
当然,还有《给我一些音乐》。是张信哲属于自己的经典舞曲了。偶尔秀一下舞姿的张信哲也该有自己的保留曲目。
哈!看到这张照片,如果不是在这个帖子里,也许您会稍微停顿一下,想,这位是谁来着?好似,那个年代里不少人都曾经这样打扮过,鼻子嘴虽是每人一副各不相同,但从造型到服装,已经特别明显地记录起那个年代的时髦。翻翻不少港台歌手的老照片。不难发现不少人都有这样类似的一两张。
和《忧郁》与《说谎》之间的时间距离一样,4个月以后,《忘记》再次发行。吹高了头发,换上金丝眼镜的张信哲开始有一点明星的感觉,虽然如今他照片里的这身衣服是拿到哪都没人穿了。但或许在当年也是风流倜傥的标志。
张信哲开始有自己的味道,虽然他一直一直在摸索,《相信相依》已经开始有后来“哲式情歌
”的雏形。嗓音好象还是他,不过很喜欢揣摩他这个嗓音咬不同的字的感觉。“噼里啪啦小雨……”。呵呵。
不过我不知道张信哲自己都是否还记得他曾有过《新兵日记》这样一首歌。从台湾那边传过来,第一次听还真是有点吓到。原来在绵绵的台湾岛,也有这样的鼓点,不禁想起中央文工团的一些动静,不是细挖掘张信哲作品的人或许都不容易把他和这样的音乐放在一起,然而前奏完毕出来的那个嗓音,还真就是他。没什么特别,也没什么值得记。算不上很好的旋律也难免有些俗的词,就是这样一首歌,特别的记录一下是因为总觉得这样的东西是张信哲音乐史上的一个例外。
PS《寂寞的冬》真的很赞!总是让我莫名联想一些日本电影的画面,解释不
给出一个完整的张信哲(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