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普通人修行学佛,需要什么条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问:普通人修行学佛,需要什么条件?南师:修行要先修“资粮位”——两个资本,一个是有福报、福德资粮,另一个是智慧资粮。资就是资本,粮就是粮食。有福报没有智慧,有智慧没有福报,都没有资格学佛修行。福德、福报的资粮很难得,佛说的“暇满之身难得”,难得有空闲的时间。譬如说有些朋友,想静下来修行,却要天天上班、忙生意。我笑一下:“你没有福报,没有清福嘛。”打坐修行闹个几天,也是清福啊。第二个最难的是智慧不够,有些学了半天修了半天,没有真的智慧,那白搞了。修行第一位是“资粮位”,这个资本先找好,要多行善事、作好人。在有了资本后,修“加行位”。打坐啊、念佛啊、做瑜珈啦、练身体啦、修戒定慧等,都是“加行位”。什么是加行?拿句现代话,你本钱够了,开个加工厂锻炼锻炼。加行位,第二位。加行努力以后,修行了,“见道位”,真正见到空性了。空,不是一句话,有它的境界的。见到了空性,见道位。见到以后,第四位,“修道位”。大家注意哦,我们中国禅宗,五祖告诉六祖两句重要的话:“不识本性,学法无益”啊。你没有见到空性,你就白修了。不见空性,修法无益,这个也不是密,六祖也不看经教,所以它他是古佛再来,他就告诉你,见道以后是修道位,修菩萨道。最后是“究竟位”,成佛。问:关于做人、做事、学佛、修行等各种方面,有没有一个通用的要点?南师:做人、做事、学佛、修行,有四个方向、四个要点——四无量心。无量无边没有范围,由小扩大的。四无量心是什么?四个字,“慈悲喜舍”。先学慈悲心,慈悲是很难做的,嘴里讲讲的,真做到慈悲心很难。真的慈悲心就是普通我们一句俗话:“作蜡烛”。我常常用这句话比方,要自己变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真是很难做到。你们都念过李商隐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不对?若是菩萨道的慈悲,还要再改几个字:“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不’干”,那才是菩萨的慈悲!谈何容易?学佛先学四无量心,学了慈悲心之后,最重要的是下面两个字,“喜舍”。你看看这许多学佛的居士啊、出家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做到“喜舍”,没有几个人能在脸上带个喜容。脸上没有喜容,个个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好像我们我们欠他多还他少。有些学佛的人,只要一学佛,喝!看起来满脸的“佛相”啊!很庄严,一身的“佛气”,看起来很严肃,一点喜容都没有。所以打坐教人要先把神经拉开,微笑,学菩萨嘛。一笑,脑子都松开了,身体病都没有了,笑有这样的作用哦。肌肉一笑,脑神经整个拉开了,眉毛舒展开来,你看菩萨塑的像,也是坐在那儿微笑,慈眉善目,这要学的。我也常常告诉人,你们学学唐太宗嘛!唐太宗有次问魏征:“我跟人家讲话时,大家看到我开口就都不讲了,好象很严肃、还发抖,这是什么道理?”面对着皇帝,别人绝不敢说真话,但魏征就说了:“陛下,你不知道,你的相貌天生就很威严,再加上你严格地一问‘这个事怎么办?’大家当然吓死了,不敢开口。”听魏征这么一说,唐太宗回到宫里就弄个镜子,对着镜子拼命学笑,练习笑着问话:“你好啊!这个事怎么办啊?”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修菩萨道先修喜相;喜,慈悲喜;舍,一切放下。四无量心是基本要学的。问:学佛应向何处求法?南师:说到法,就是大家的迷

普通人修行学佛,需要什么条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