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
摘要:本文从列宁初期建立的民主集中制,列宁在战争时期建立极端集中制,列宁在和平时期建立"民主的"集中制等方面对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我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更好的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列宁;党内民主
一、列宁在革命初期建立的民主集中制
在革命斗争的情况下,马克思认为"革命活动只有在集中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的力量。实行最严格的中央集权制是真正的革命党的任务"[1]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强调革命活动时期的集中。
俄国是一个封建的落后的专政的国家,"党在初建时处于地下状态,党员虽然不多,但是遍布幅员辽阔的各地方与各民族,思想认识不统一,分散的小组习气盛行。"[2]俄国是一个封建的落后的专政的国家,沙皇专政统治笼罩俄国,所以列宁提出"我们必须成立统一的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3]列宁在《怎么办》中认为:"在黑暗专政制度下,在流行由宪兵来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党的组织的'广泛地民主制'只是一种毫无意思而且有害的儿戏"。[4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在党内实行由铁的纪律来维护的集中制。
列宁的主张遭到了卢森堡的反对,她担心集中制会破坏党内的民主,形成官僚集中制和少数人的独裁,"党的集中制不能建立在党的战士对中央机关盲目听话和机械服从的基础上",否则容易形成专政主义。
针对争议,列宁认为:他所主张实行的是民主的集中制。列宁在《党的改组》中强调:"民主的集中制是原则是不容争论的,认为必须实行广泛地选举制度,赋予选举出来的各中央机构以思想领导和实际领导的全权。同时,各中央机构可以撤换,他们的活动应广泛公布并遵守严格地作工作报告的制度"。[5]而在布尔什维克代表告全党书中说:"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方面,在保障任何少数和任何忠实的反对派方面,在每个党组织的自治权方面,在承认党的一切负责人员必须由选举产生,必须汇报工作并且可以撤换等方面,我们的意见都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切实遵守这些原则,诚恳和一贯地贯彻这些组织原则,就是保证党不发生分裂的前提。"[6]列宁认为:"党的组织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在这些统一组织里,应当对党内的问题广泛地开展自由的讨论,对党内的生活中各种现象展开自由的同志式的评论。"[7]列宁在革命初期建立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实践中更多的强调集中制原则,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也强调这种集中制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二、列宁在战争时期建立极端集中制
1918年6月在莫斯科发生了武装叛乱,后来"又爆发了十四国的外国武装干涉,共和国变成了军营"。由于世界帝国主义在各个战线对前苏联的激烈的进犯,斗争异常的激烈和残酷,这时候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军事战斗行动,其他一切都要为军事战斗行动让路,党组织必须实行军事化。
1919年3月的八大和1920年3月的九大,作了关于民主集中制的一些具体的规定,"党正处在绝对需要有严格的集中制和最严格的纪律的环境下。上级机关的一切下级机关必须执行,每个决议首先是应当执行,只有在执行以后才
可以向有关的党的机关提出申诉。在这方面,目前阶段党必须直接实行军事纪律。"[8]总体来看,在战争时期列宁主张实行极端集中制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团结更多的力量去获得胜利。在战争时期,各种局势瞬息万变,个人的独断往往是避免不了,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强大的战斗力去保住新
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