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地貌---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地貌的基本形态---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例如冲沟、沙丘等
地貌的组合形态---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如盆地、沙漠等。
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表面。是一种陆地抬升或侵蚀基面下降,侵蚀作用重新活跃,经过一个时期后所残留的地表形态。
风化壳---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
古土壤---指非现代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具有埋藏或非埋藏的表面
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崩塌---陡坡上(大于50°)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称为崩塌。
错(座)落---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
倒石堆---崩落下来的大量石块、碎雪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所形成
滑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和水的参予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又称为地滑
片流---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表面形成的面状流水
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
泥流---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
洪积物---间歇性水流(主要是沟谷和季节性河流)所挟带、搬运的碎屑物,当水流能量降低时而堆积下来的物质。
洪积扇---由于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山地河流流速迅速减慢,其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在平面上呈扇形,称为洪(冲)积扇。
泥石流---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
河谷---河流携带着沙砾在地表侵蚀塑造的线型洼地,是一种形态组合。
侵蚀基准面---限制河流侵蚀作用的下限水体面。侵蚀基准面一下河流不发生大规模的侵蚀作用。
隘谷---谷坡陡峭或近于直立,谷宽与谷底几近一致,河谷极窄,谷底全部为河床占据。
障谷---隘谷进一步发展而成,两壁仍很陡峭,但谷底比隘谷宽,常有基岩或砾石滩露出水面,可以通行。
峡谷---横剖面呈明显V字型,有时呈谷中谷现象,谷坡陡峭,坡上有阶状陡坎。谷底出现岩滩和沙砾滩,后者不稳定。
迂回扇---河漫滩表面的一种微地貌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在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沙坝向
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
牛轭湖---曲流形成,河道被截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河流阶地---由河流作用形成沿河谷两侧伸展、且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形。阶地高度由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间的垂直距离来确定。
冲积平原---河流搬运的碎屑物,因流速减缓、能量
地貌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