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常规
建立教学常规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重要条件。为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作为教师教学过程和学校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程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于开学初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考核时间等。
(2)在理解单元要求的前提下,正确把握单元与课文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
(3)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教案格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维的内容。
(4)按学习进度,超前3至5课时备课,无教案不得授课。作文课、综合训练课等都要有相应的设计方案。
(5) ,探讨教法和学法,确定进度和措施等。
2. 上课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关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多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教师上课要态度自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语言规范,坚持讲普话。
(3)教学过程要有合理的序列,层次安排得当。教学中要努力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合理确定教学起点。要注重教学流程各环节的连接与转换,努力使其自然而有吸引力。
(4)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改革教学方法,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要科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板书合理,字迹规范端正。
(6)要关注教学中,个别学生影响学习的各种非教学因素,正确疏导,合理化解。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3、作业
(1)重视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应明确,习题要精选,要有针对性和层次,突出重点,及时落实教学目标,减少繁琐机械的练习,注重实效。按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控制作业量,课内作业20分钟左右,家庭作业每门不超过半小时。
(2)作业要求字迹端正,字体规范,格式讲究,学生应有正确的作业方法和良好的作业习惯。
(3)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规范。做到逐题批改;批改的字迹工整清楚,符号规范;评语内容明确,适当注意鼓励;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评语,学会按教师批语订正作业。每次批改必须注有成绩、日期。
(4)教师凡布置的作业都须批改和反馈,一般作业当天批改,作文最迟2周内完成批改,其中二分之一需有眉批与总批。
4、辅导
(1)教师应按"分层要求,分类辅导"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课后辅导,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学习辅导要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
学科教学常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