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1、概念
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当前的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即各种属性的反映
S 感觉器
大脑
颜色
形状
味道
光滑度
眼睛
鼻子
手
色调
形状
味道
2、分类(根据刺激来源)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
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平衡觉和机体觉)
机体感觉(又称内脏觉):饿、胀、恶心、便意、疼痛
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概念
感受性、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强度
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韦伯定律(研究差别阈限)
I/I=K
I是差别阈限 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
费希纳定律(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
S=K log R S 是心理量 R物理量
三、感觉现象
1、适应(痛适应最慢)
暗适应感受性升高
明适应感受性降低
2、感觉后像(最常见的视觉后像)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像
正后像与负后像相互转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马赫带效应:明暗相邻的边界上,亮处更亮,暗处更暗
继时对比:两种刺激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2)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外一种感觉
4、感觉补偿作用
第二节其他几种感觉
一、视觉
二、听觉
三、其他感觉
一、视觉
1、感觉的适宜刺激
380纳米~780纳米
2、感觉器官
折光系统(角膜、水晶体、玻璃体等)
眼双极细胞
感光系统杆体细胞
视椎细胞
杆体细胞(暗视觉器官)
位置:视网膜边缘及周围
功能:只能分别物体的轮廓
视椎细胞(明视觉器官)
位置:在中央窝及附近
功能:分别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感觉知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