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杨海军
【内容提要】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以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病态畸形生活为嘲讽对象而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作品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讽刺手法灵活多样,独具一格,语言幽默辛辣,妙趣横生,呈现出灵活机智、轻松活波的讽刺艺术风格,以及忧世伤生、博闻多识的学者丰采。本文从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细节描写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钱钟书先生杰出的幽默艺术与讽刺才能。小说创造了一个不学无术的落魄文人形象:他留学归来,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在谋生的过程中受尽冷落、吃尽苦头,胸无大志的他为生活不断四处奔波。作品中高超的讽刺手法,大量的奇妙比喻,以及丰富的知识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作者在小说中妙语连珠,新意迭出,明明在写一件事物,却多方引喻,使事物的特征愈见鲜明。中外典故、理论常识、生活印象,都一齐奔汇笔下。《围城》的讽刺是一针见血的,但《围城》的高明之处在于是聪明的讥讽而不是书中同船回国的孙太太似的恶毒的刻薄。这让人轻松,不会产生有如看泼妇骂街似的耳朵和心灵共同的沉重感。《围城》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纵观全书,《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城》以人物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品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展现了三大人物矛盾冲突:一是情场冲突,二是学校冲突,三是家庭冲突。作者以这三大矛盾冲突将各个人物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幽默、滑稽和讽刺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针对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作者对每个人物都采用了不同程度的讽刺:方鸿渐不学无术、无能懦弱;苏文纨假装冷若冰霜、孤芳自赏,而不顾廉耻、惟利是图;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这里面也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借口来骗取男人情感,采用假冒作家题字赠书的女生指导;也有由教员蜕变成“资本家走狗的走狗”的女大学生;有自称为“老古董”而打扮得妖形怪状,所写东西搬来搬去,几十篇如同一篇,宣言不问政治却随同已受伪职的丈夫离职而去的报馆女编辑;也有认为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换情人像换衣服一样随便,出洋学医而学到了不致怀孕的性开放女郎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确实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特性”的目的。如方老先生虽然性格酸腐却不失民族气节,小说写他拒绝作汉奸而未得到政府表彰,内心颇为委屈“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容与翁姑的怨抑”。写出了老乡绅迂而直的个性,属于无恶意的幽默。而同样是以家常拟国事,写到海上寓公们在国破家亡之际寻欢作乐则近似刻意的讽刺了。如果说对于方鸿渐一类良知未泯的人物,对于陆子潇、曹元朗一类自负又可怜的新旧知识者是不留情面的冷嘲,那么,对于李梅亭之流的寡廉鲜耻、皮厚心黑则完全是辛辣的热讽。钱钟书先生站在哲理的高度讽刺了这些社会现象,他的讽刺早已远远超出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时代。
二、
《围城》讽刺艺术的特2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