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艺术实践周实践报告
实践背景:
每年一次的“实践周”是各大艺术类院校特有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很好地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使我们对书本知识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加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响应学校、老师的号召,利用10月11日至14日我们音乐学专业的同学们也开展了自己的实践活动。
实践内容及主题:
聆听地方戏曲,感受家乡风情
实践时间:10月9日、10月13日
实践报告:
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晴
地点:安庆市市民广场音乐喷泉
月明星稀的晚上,一首首耳熟能详的乐曲配合着哗啦啦的水声由远及近,传入耳来,霓虹灯的绚丽色彩指引着我来到了市民广场,来到这座千变万化的音乐喷泉面前。和大多数音乐喷泉一样,它都是通过不同的喷泉造型结合五颜六色的彩光照明,反映着音乐的内涵及主题,唯一不同其他地方的就是乐曲的选择了。除了歌曲之外,黄梅戏作为我们安庆的地方戏,自然被运用于大街小巷,各个地方,音乐喷泉也不例外。古色古香的戏曲音乐,配合着现代化的音乐喷泉,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引得所有在场的游人们大声称好!
持续一个小时的演出结束之后,大家依然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而我更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找到了工作人员,想向他询问音乐喷泉的制作过程(早就听说这音乐喷泉是属于音乐编辑范畴之类,我当然要仔细询问啦,我们可是有备而来咯)。工作人员解释说:音乐表演喷泉是在程序控制喷泉的基础上加入了音乐控制系统,计算机通过对音频及MIDI信号的识别,进行译码和编码,最终将信号输出到控制系统,使喷泉的造型及灯光的变化与音乐保持同步,从而达到喷泉水型、灯光及色彩的变化与音乐情绪的完美结合,使喷泉表演更加生动更加富有内涵。
换而言之,音乐喷泉可以根据音乐的高低起伏变化,只要用户在编辑界面编写自己喜爱的音乐程序,播放系统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实现音乐、水、灯光气氛统一,播放同步。而以上这些看似复杂的过程其实都只需要一个特定的音乐编辑软件就搞定啦。软件利用音乐文件的物理波形,将其分为若干乐段,精度达十毫秒,并且自动识别震撼、思念、抒情、喜悦、激昂、悲哀、欢快、热烈等乐曲的基本情感特征,转换为控制信号,经过同步处理后通过信号输出卡输出到外围具体控制单元,即根据水型组态规则控制潜水泵、电磁阀、水下彩灯和变频器等执行机构,将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融为一体。当人们感受各种音响时,会不自觉的把这些听觉感受和其它非听觉器官的感受联系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联觉,属于一种异质异构多一同态对应现象。一般情况下,高音区的音符经常和明亮的视觉感受、积极或快乐的情态感受等联系在一起,低音区的音符经常和昏暗的视觉感受、消沉或哀伤的情态感受等联系在一起;舒缓的节奏容易让人感受到开阔的空间或较为平静的情绪,而急促的节奏则容易让人感到空间狭窄、情绪躁动等等。喷泉曲目的编配就是根据联觉现象来组态各种水型,好比编导一场舞蹈一样,为使演出成功,导演需要考虑舞蹈演员以何种体态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情感魅力。这样看来,音乐喷泉其实也是结合了音乐的基本要素与人民对音乐的基本感受的一项科技化产物。
走出市民广场,心情十分舒畅,虽然我们的音乐喷泉一定不是最大最好的,却一定是最有地方特色的。在这里,我不仅欣赏到了一场很好的演出,了解了一些专业性的知识,更看到了我
2010年艺术实践周实践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