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寂寞,属于哪一种?
单亲妈妈下班、感到郁闷时,只要看着眼前这个需要她照顾关爱的孩子,就能带给她爱与喜悦,但即使如此,她有时仍会感到孤单,因为这个孩子还未长到能与她平视的高度,也无法和她心灵交流。
更何况之前可能还有另一个人陪在身边,最可能是孩子的爸爸,可以帮忙负责部分或一半的责任,回答孩子无止境的天真问题、把从大卖场买回来大包小包的东西搬上楼、共同承担家里与日俱增的开销。正因为这屋里曾经住着另一个人,此时这位单亲妈妈不只觉得孤单、被遗弃,更觉得寂寞。
德国诗人贝恩曾用一句话精准表达了年长者的寂寞:“寂寞来自年华老去及失落。”一个偶然和我一起坐在公园板凳上聊天的老先生对我说:“他们,全死了。”这种事其实没什么好说,说多了也不会比较欣慰。
英国演员彼得?奥图在一场访谈中语带嘲讽的谈论死亡,被问到如何保持健康年轻时,他答道:“我保持体力的秘诀,就是跟在我朋友们的棺材后面走。”
不想打扰与被打扰,于是寂寞
德国电视台每年新年前夕播放的《一个人的晚餐》,不只娱乐上百万观众,同时表达了独居老人年复一年又幸存一年的心情。
影片中一个年长的女士,幻想自己和四位已过世的友人共享年夜饭。每次上菜之前,他们会彼此敬酒,她忠实的仆人只好负责喝下每个
“客人”的酒,当然他很快就醉了。于是整个晚餐,就随着仆人酒醉后的荒腔走板,失控到几近爆笑的场面。这其实是一部悲伤的电影,但观众在影片最后个个破涕为笑,原因或许只能解释为岁末倒数时歇斯底里的欢乐情绪了。
有时候我们也会想,为什么独居的退休者、白发苍苍的妈妈以及许多年长者,总喜欢在每天傍晚五点到六点时才去买东西?他们明明整天都没事。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想走入这时涌进店里的上班族人潮,寻找那一丝丝人际互动的接触和温暖?或在被人群推挤到收银台时与他人有联结、互动?
就算好动的青少年们在老妇人后面短促的叹息:“快点,老太太!”而她还是慢吞吞地用颤抖的手从皮夹里拿出最后一个零钱,让收银员点收。她是不是想着:至少还有人注意到自己,即使态度不是太尊重。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每天会去医院探视一个朋友,当时我痛心地体会到年长者和他们的寂寞。我的朋友和一个80岁的老太太同住一间病房,老太太床边的小桌子上不仅没有花束,连医院提供的电话都被她退掉了。她说:“反正没人会打来,而我也不想打扰别人。”
她总是两眼无神地躺在病床上,不过当我去看朋友时,隔壁病床的她总是很高兴,这样就可以听到别人的声音和对话了。
我问她:“您有家人吗?”她的眼睛亮了一下,“有啊,有啊,一个儿子、一个媳妇、两个孙子。
”
“他们一定住很远吧。”我说,心里想替她找个好借口来解释为什么他们从不曾出现。“不远。”她说,“就在城的另一头。不过他们很忙,要忙孩子的事、工作,还有家事,忙不过来。”帮他们说话?自我欺骗?无可奈何?从那以后,在朋友的默许下,我会拿着椅子,坐在两张病床之间,三个人一起聊天。
职场英雄,与世界失联
有愈来愈多的高级经理人一旦失去家庭后,就变得沉默、胆怯或是失去爱的能力。以往他们习惯在家庭里索取一切,但现在家庭夺走了他们的一切。
华特是一家大企业的高级经理人,他的太太在和他结婚28年后,选择和他离婚。
“现在,我就像生活在都市里的隐士,跟不上社会的脚步。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该跟谁说话、聊什么内
你的寂寞,属于哪一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