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何谓慈孝.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何谓慈孝?慈者,仁爱也,慈母之省称。从心,从兹,兹亦声,兹的意思是草木茂盛,兹与心合起来的意思,是有帮助人茁壮起来之心,本义有助人之心。慈字早在《尚书》和《诗经》中就已经出现,至春秋以后开始普遍使用。对父母孝敬奉养谓之慈,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管子曰:“慈者,父母之高行也。”(慈爱,是父母的崇高行为。)在家庭伦理中,“慈”是父母对于子女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表示亲爱和关怀。“孝”,会意,形声字。上为“老”、下为“子”,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子承老形,意谓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孝的观念源远流长,作为我国的道德观念,起源很早,是伴随着人类的道德意识同时出现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被后世推崇的尧舜禹三代圣君中的舜就以孝著称。《诗经》中也屡屡言及孝道。到孔子的时代,本来属于宗教伦理范围的“孝”扩展成为实际生活中的“孝”。孔子说:“孝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西汉时期,弘扬儒家孝德观念的《孝经》流行。孝经云:“孝者,道德之根本也”。孝文化已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汉武帝开始,在进朝廷开设“举孝”科目,选拔任用“善事父母”的孝子到朝廷做官。唐代有“孝悌力田科”,清代有“孝廉方正科”,标志着“以孝治国”理论的组织化。几千年来,“孝道”,是亘古以来炎黄子孙思想建设的标识。

何谓慈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