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们的好同窗、好战友
1952届高云沈允达陈天权
“小儿胖”也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我们确实感到忧伤。
“小儿胖”本是解放前一种儿科药,满街的广告,上面画着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刘永嘉长着一张娃娃脸,行动又多孩子气,所以在附中时得了个“小儿胖”的绰号。住在芒市的他,今年清明节,带孩子为他前妻扫墓,回来路过水库,他想探探鱼情,准备来钓鱼。不料倒在水库旁边,再也没有醒过来。四年前的“泼水节”,天权到芒市看望他,他说芒市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就带天权到水库钓鱼,当天他就用亲手钓的鱼待客,而今,他却倒在这个他非常熟悉的地方。
永嘉的死,使我们自然联想到1950年的八月。当时在暑假学园,经民青组织的动员,我们附中四(甲)班的六位同学,同时报名参加了保山地区民族工作队现在,解天佑、禄惠英、刘永嘉先后过世了,他们都实践了生前的誓言:将自己的一生献给边疆民族事业!如今我们健在的三人都在昆明。天权和高云在保山经过集训,分配到部队,辗转30年才先后回到了昆明;允达60年代初由瑞丽凋到昆明。而一直坚持在边疆工作的三位同窗和战友却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客观上说明了:在边疆工作,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各方面的条件远不能和城市相比。立志到边疆工作,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特别是崇高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三位同窗和战友都是普普通通的民族工作干部,但他们的生命却是光辉的。我们能回到大城市安度晚年,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遗憾。
在附中读书期间,天权和高云住校,其他四位同学走读,平时接触也不多,算不上是很好的朋友。但是附中情结把我们拧在一起,共同的志向更使我们心贴着心。后来我们并不在一起工作,但却终生保持着友谊。1950年,保山地区包括现在的保山地区、德宏州的全部和临沧地区的一部分。集训以后,沈允达分配到瑞丽,解天佑分配到陇川,禄惠英分配到莲山(今属盈江),刘永嘉分配到潞西。他们到边疆以后,扎根在基层,很快学会了民族语言,走村串寨,和少数民族结下了鱼水之情。后来永嘉在潞西三台山和一位景颇姑娘结为连理,生了四个孩子。惠英和一位边纵老干部结了婚,一直没有离开过盈江县。天佑后来虽然调到保山,任行署办公室副主任,但还是经常下乡,没有脱离民族工作。
经过30年的风风雨雨,除允达到边疆出差偶尔见到在边疆工作的同学外,天权和高云从没有和他们见过面。1980年四月,天权出差德宏,路过保山,和当时在部队、也正出差的高云不期而遇。他们找到了天佑,又去拜访了当年去保山时的领队、附中51届的同学胡苓昌。四人坐在易罗池畔回忆往事、叙谈友情。真是无巧不成书,永嘉也出差要回芒市,正在保山候车,这时也来到易罗池。五位附中同学在分别30午后有了这么一次难得的相聚,合影了珍贵的纪念照。在芒市过了泼水节,工作了几天,高云要去腾冲,天权要去瑞丽,暂时分手了。天权在瑞丽完成了任务,专程去盈江探望惠英。不巧,事先不知道惠英正在州党校学习,她和高云失去了这次见面的机会。天权在盈江第一次见到惠英的爱人,时任县粮食局长的他,早听惠英说过附中同学间的深情厚谊,所以非常热情。晚餐时,他执意要开一瓶珍藏多年的茅台酒,虽然最终被劝阻了,但此情此景,使天权终生难忘。他从盈江回到芒市,和永嘉一起
怀念我们的好同窗好战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