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
1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图书馆要在实践层面推行知识管理,首先需要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思想渗透到各个管理层面,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而服务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知识管理中加以重视,并以服务作为知识管理价值体现的途径。图书馆应积极更新传统管理理念,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都应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融入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从而提高图书文献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提高高质量的人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传统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是围绕图书文献资源而开展的,是以馆内阅览、图书外借、参考咨询等工作为主。这类服务主要由读者提出,图书馆被动提供,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被动服务的习惯,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这不仅导致读者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且降低了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利用效率和流动性,严重偏离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面对这些问题,图书馆在推行知识管理时应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深入掌握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需求,了解读者等用户群体对知识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知识管理的转变。同时,图书馆在开展服务时应提高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智力性。借助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和知识技能帮助用户获取信息,避免信息搜索和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便捷程度。
②特色性。针对不同读者用户群体对信息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让不同的用户都能在服务中得到满足。
③主动性。转变传统被动服务的习惯,运用各种方式掌握用户信息和需求,主动通过信息推送、图书展览等途径向用户提供服务信息,增强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书馆知识管理观念和主动服务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实践是需要人去完成的,为此图书馆应大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为知识管理奠定人力基础。图书馆不同工作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需求各有不同,图书馆应建立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知识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①对人才的选拔和职位升降应坚持能力本位和资历本位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考评工作人员。
②人力资源素质的差异性。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同能力优势,如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广博的学科知识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积累等,进行科学的人员调配,让每位员工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③推行分工和梯次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图书馆不同工作岗位的权力义务和职责等不同的利益,让利益梯次能与人员的才能素质相协调。同时,图书馆还应对员工的知识能力程度进行动态考核,合理调整馆员的工作岗位,避免馆员因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而形成工作倦怠心理。这些措施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馆员的潜能,发挥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提高管理的公平性和公益性。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是图书馆实现各项功能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以图书馆的硬件设备管理为例,信息化技术能提高图书馆对知识资源的处理速度、管理容量和存储条件,并为其提供更为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和通讯环境。为此,图书馆员应提高对元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检索技术以及共享技术等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管理应重视人的参与,通过组织馆员学习
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