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政府XX年工作报告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XX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扣“加快城乡统筹、夯实转型基础”主题,聚力破难解困,注重质量效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稳中有进。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亿元,同比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增长%,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增长14%;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4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政府性债务压力大,民生等刚性支出日益增加,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经济总量小,项目质量不高,能支撑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和大项目较少;城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园区承载能力不足,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刚刚起步,规模化、标准化、社会化程度很低,急需发展壮大;城乡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发展空间较小,还需想办法进行拓展;机关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任务依然艰巨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回顾XX年政府工作,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稳中求进促转型,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突出企业帮扶,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牢固树立“为了企业一切,一切为了企业”理念,集中开展五大产业调研和“百名干部帮百企”活动;实行涉企问题“挂号销号”制,常态化帮扶企业稳定产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户,总数达191户。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资本金扩充至亿元,累计担保贷款124笔、亿元;兑现各类财政优惠政策资金亿元;“三万工程”共培训、引进、回流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794人。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依法关闭“五小”企业60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户、高新技术产品15个、自营进出口权企业8户、海关监管A类企业10户、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4个。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动力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正式获批;华菱电梯公司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业已完成。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2户,总数达26户;预计实现产值23亿元,增长40%。突出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稳健发展。探索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新发展家庭农场241家,总数达457家;家庭农场发展模式被誉为全国“五大模式”之一,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给予了专题报道。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53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户,总数分别达280个、43户;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值亿元,增长%;新增土地流转万亩,“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推进村10个,新申报省级专业示范村1个。编制建平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和核心区修建性规划,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亿元,全面启动核心区建设。深入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建立6个省级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积极应对高温热害和旱灾侵袭,迅速开展抗旱自救;扎实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全年实现粮食总产万吨,增长%。突出内需拉动,第三产业日趋活跃。全县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义乌商贸城、华润苏果购物广场建成运营,汽贸城、建材市场二期加快建设,累计入驻商贸企业414户。“招行引资”有效开展,徽商银行郎溪支行和人寿财产保险郎溪支公司加快筹建,新华村镇银行梅渚支行挂牌营业,县农合行改制成为农商行;举办7场银企对接会,加强银企对接履约调度;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新增亿元,贷存比达%,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市级优秀金融生态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中华茶博园、扬子生态园、涛城商业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休闲旅游文化活动月成功举办,入选“中国十大休闲小城”;梅渚镇定埠村被评为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二、全力以赴攻项目,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项目建设强力突破。建立项目推进联络员制度,深化“双百”活动和“五个一”推进机制,分类确定120个重点项目进行攻坚,在建46个、基本建成40个、建成投运24个;其中全市最大单体工业项目、投资20亿元的中讯通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即将投产。事关郎溪长远发展的“生命线”项目全面推进。S214郎溪段改建(建平大道)二期工程公里全面复工;扬绩高速郎溪段正式开工;芜申运河定埠段航道整治工程加紧实施;郎源水库扩建工程“封库令”已经省政府下达,可研报告编制基本完成。42个项目进入省“861”行动计划;共获批项目228个,累计争取到位资金亿元。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中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服务群众不够自觉主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办事拖拉的情
郎溪县政府XX年工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