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症状学习题 问答题
1.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血
呕血
病史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粘膜出血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血
呕出,可谓喷射状
出血颜色
鲜红
棕黑色或暗红色
血内混有物
泡沫和(或)痰
食物残渣、胃液
黑便
无(如咽下血液时可有)
有,可在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
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
2. 对有呕血与黑便的患者,如何估计其失血量?
答:出血量大5ml以上可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达60ml以上可出现黑便,胃内蓄积血量达300ml可出现呕血。出血量一次达400ml以上可以出现头昏,眼花,口干,乏力,皮肤苍白,心悸不安,出冷汗,甚至昏倒,出血量达800~1000ml以上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评估出血量还应参考呕血及便血量,血压计脉搏情况,贫血程度等。
3. 发热的问诊要点。
答:发热的问诊要点,有以下几点:
1. 询问与感染有关的病史、诱因和发病情况,有无与传染患者密切接触史、不洁饮食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流产或分娩史等。注意发病的季节与地区;
2. 发热时间,起病缓急,发热程度;
3. 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
4. 伴随症状,如:寒战、意识障碍、咳嗽、咳痰、腹泻、尿路感染、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等。
4.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
答:临床表现:(1)黄疸深而色泽暗,甚至呈黄绿色或褐绿色。(2)胆酸盐反流入血,刺激皮肤可引起瘙痒。(3)尿色深黄。(4)大便呈陶土样白色。(5)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心动过缓。(6)伴有寒战、发热、右上腹痛等胆道梗阻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多。尿胆原减少或阴性,尿胆红素阳性。大便颜色变浅。反映胆道梗阻的指标改变,如ALP明显上升,ALT:AST可上升,脂蛋白-X上升,总胆固醇上升。
5. 试述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特点。
答:1溶血性黄疸实验室检查特点:血清总胆红素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一般正常。尿胆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大便颜色变深。具有溶血性贫血的改变,如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尿、尿隐血试验阳性、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
2肝细胞性黄疸实验室检查特点:血清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多。尿中尿胆原通常增多,尿胆红素阳性(+)。大便颜色通常改变不明显。有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3胆汁淤积性黄疸实验室检查特点: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多。尿胆原减少或阴性,尿胆红素阳性(++)。大便颜色变浅。反映胆道梗阻的指标改变,如血清碱性磷酸酶、脂蛋白-X及总胆固醇增高。
。
答:临床表现:黄疸呈浅黄至深黄,甚至橙黄色。有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甚至出血等肝功能受损的症状及肝脾肿大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清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多。尿中尿胆原通常增多,尿胆红素阳性。大便颜色通常改变不明显。有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7. 溶血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
答:临床表现:(1)一般黄疸较轻,呈浅柠檬色。(2)有贫血貌(3)急性溶血时,起病急骤,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腰痛、呕吐,甚至周围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有酱油色尿(4)慢性溶血主要表现为先天性与家族性,有贫血、黄疸、脾肿大三大特征。
实验室检查:1血液:非结合胆红素增多。2尿胆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3大便颜色变深。4溶血性贫血的表现: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尿。
。
答:主要是左心衰竭引起,主要原因是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其机制为:(1)肺淤血使气体弥散功能减低(2)肺泡张力增高,刺激牵张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3)肺泡弹性减弱,扩张与收缩能力下降,肺活量下降(4)肺循环压力增大对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刺激。其临床上有三种表现形式,其特点为:(1)劳累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减。(2)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位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短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程度。(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入睡后感到气闷而被憋醒,发作时,患者被迫坐起喘气和咳嗽,轻者数十分钟后症状消失,重者表现为面色青紫,大汗,呼吸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查体两肺底湿罗音,心率增快,可出现奔马律,又称为心源性哮喘。
?
答: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但临床表现的差异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出血的量及速度,一般来说(1)呕血者均伴有黑便,而黑便不一定伴有呕血。(2)幽门以下的出血常无呕血而有柏油样黑便,幽门以上的出血则往往兼有呕
南中医西医诊断学简答题 答案题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