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古时词牌名称,李清照,苏轼,秦观,李存勖,严蕊,冯延巳,纳兰性德,毛泽东等都写过此词牌的诗文。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为脍炙人口。其后更有小说或流行歌曲以此为题,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李清照善于用不同的文体表现不同的题材。她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性情、感情、情趣,用诗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见识,用文来记叙自己的智慧和文学主张。其中,在词方面的创作成就最为突出,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由于前后期迥然不同的生活经历,决定了李清照词在思想内容和风格技巧等方面有着前后不同的特色。
李清照较为幸福的前半生,使她前期的词大多以描写少女情怀和婚后的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丈夫的偶尔出游造成的离愁别恨,对季节风物变迁的感慨又为她的词渗入了一丝淡淡的哀愁。在创作技巧上,她一方面吸取唐五代词的精华,同时又力图有所突破,初步显露出她词作的独特风格。在造意遣词上,她都有独创,在闺词领域内开拓了新境界,提高了词格,扩展了题材。在语言方面,她提炼民间口语,将口语生动活泼的气息带进了词,因而使她的词清新明朗,入口即化。她善于度寻常语入音律,使词的音律与语言和谐统一。在构思意境上,既有精工雕琢的蕴藉,又有适时的高放,词风平易而不俚俗,雅正而不繁复,意境优美动人。
南渡后,由于政局的影响,感世伤时、悼念亡夫、回忆故土岁月,奠定了这一时期词作的情感基调。其思想内容更具深度,词的风格也随之转为沉郁。“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写出了词人在动荡的时势下流离迁徙、岁月蹉跎的身世之痛,是时代悲剧之缩影。这一时期,李清照在慢词上的成就突出,如《永遇乐》,盛衰今昔之感,通过圆熟的用笔,表现得动人心魄。《声声慢》开创了运用双声叠韵的创格,一直为后世所称道。
李清照词在总体上常景物,造成极高妙的艺术意境而不见斧凿之痕;在艺术技巧上,无论是小令还是慢词,都达到了珠圆玉润的程度。同时节律抑扬顿挫、清朗悦耳。在素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中,抒写词人真实深刻的生活体验,构成了李清照词不同凡响的魅力。
李清照的词体现了她感悟力的纤敏丰富,而她的诗则表达了她对于政治、民族、国家的看法,和关心国事、不让须眉的精神气魄。可以说,她的词之所以具有一般婉约词所缺乏的骨力,并非偶然,而是她性格刚烈、大胆的体现,诗只是更明确地抒写了词人性情的这一面。较之一般的士大夫文人,李清照对朝廷政策、天下苍生的关怀,对政局的预见,都有自·己的怀抱和主张。如《浯溪中兴颂碑诗和张文潜韵二首》,借唐代的安史之乱,托古讽今,突破张文潜诗的思想,对北宋末期政治的腐败、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昏聩,作了深刻犀利的批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极有力地抨击了贪生怕死的南宋统治者在金兵追击下的逃跑主义,偏安于江南、不顾民生愿望的软弱无能。她的诗直指社会现实,以傲昂正气充盈其间,
如梦令李清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