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老虎》的修辞艺术效果
威廉·布莱克(1757-1827) 被二十世纪的评论界捧为“重要的预言家”,他预言了浪漫主义运动,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是一位具有天分的抒情诗人,他打破了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传统,强调本能、激情和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之特点,是“最能表现精神的艺术家”;布莱克也是一位革命诗人,是“他的时代的孤独的孩子”,他一反十八世纪的清规戒律,在诗中表达了强烈的革命激情和反叛精神;布莱克还是一位象征主义者和神秘主义者,他的诗歌充满意象,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浓厚,诗句晦涩难懂。
《老虎》是布莱克早期的重要抒情诗歌之一,收集在他的代表作品《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1794)里。布莱克的老虎意象威武堂堂,活力四射,有着火焰般光芒四射的眼睛,令人毛骨悚然的匀称的身躯,强有力的心跳,饱经锤炼的大脑。老虎的意象给人一种威慑力的美,含有一股令人恐惧的破坏力和自然的暴力,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人主要通过对韵格的精心的策划、典故与象征的巧妙运用和大胆地重复使用修辞性问句等修辞艺术手法塑造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老虎意象。
一
韵格的运用创造了老虎令人毛骨悚然的威慑力量的气氛。首先,阳韵(masculine rhyme)的修辞艺术效果。阳韵读起来铿锵有力,回音持久,震耳不绝,充分表达出了这首诗铁砧般的音乐美。全诗采用aabb韵,共24行,有21行运用了单音节词汇作为脚韵(end rhyme),如“bright”,“night”,“art”,“heart”,“beat”,“feet”,“grasp”,“clasp”等,单音节词尾构成了阳韵,给人坚定有力的听觉意象。全诗由六段四行诗组成,承袭了十八世纪的双韵体诗的模式,打破了英雄双韵体中五步抑扬格的传统,运用了四步扬抑格(trochaic tetrameter),在每行的第四音步的重轻格中,又大胆的省略了轻音,以重读单音节词结尾,构成了阳韵修辞美,给人以铁匠捶击老虎的强烈回音感,所唤起的听觉意象也给人以自信感,似乎从字里行间捶击出强有力的猛虎意象。
其次,头韵的修辞艺术效果。诗人所采用的头韵(alliteration),
达到了表现强有力的效果,如重复运用辅音“b”,采用了有规律的头韵“burning bright”和“distant deeps”来描写老虎的眼睛和烧造眼睛时用的深海,强调了老虎的眼睛火焰般光芒四射,把黑夜的森林照亮的威力;在原诗中,老虎的威慑力还借助了不规律的头韵等如“began to beat”,“frame thy fearful”,“Dare its deadly”来表达老虎的凶神恶煞,因为不规律的头韵“b”,“f”,“d”读起来能给人恐惧感。
二
《老虎》一诗中所运用的象征与典故修辞艺术,暗示了老虎威武堂堂、活力四射的反叛者与革命者意象。首先,象征的修辞艺术效果。英语symbol(象征)一词来自于希腊语动词symballein意为“拼凑”(to throw together)及名词symbolon意为“象征”(emblem/token
/sign)。一事,一景,都可用作象征。英语的词语象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和象征体形成凝固关系的象征,修辞学上称为公众象征(
布莱克《老虎》的修辞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