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共行政价值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共行政价值概述
第二节西方公共行政价值的历史嬗变
第三节中国公共行政价值的历史嬗变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公共行政价值的含义,一般了解公共行政价值的内容及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
2、理解影响公共行政价值选择的因素,以及公共行政价值的作用。
3、一般了解中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发展的各自轨迹。
第一节公共行政价值概述
一、公共行政价值的含义
(一)价值
1、价值的一般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价值是指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
在学理上,价值一词最初是在“政治经济学”中使用,主要指经济上的交换价值,18世纪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著作中就有如此提法。
2、价值的适用
19世纪时,价值的意义被延伸至哲学等领域。
比如,美国政治学家H·D·拉斯维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认为,权力、尊重、正直、仁爱、财富、幸福、技能和启迪等人们希望得到的事物都是有价值的事物。
D·伊斯顿()也认为,价值指权力、财富、技能、知识、安全、声誉等有形或无形的事物,而政治就是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价值反映了对客体的认可、重视的程度,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某种程度的需要及客体对主体的某种意义。
3、价值的不同角度
一是主观价值论,侧重于从主体及其需求的角度来理解价值的创生和本质。
二是客观价值论,是把客体的客观属性作为价值生成的主要的或根本的机制。这两种看法之间的区别就如同追问:某物之有价值是因为它被期望,还是某物之被期望是因为它有价值呢?
三是主体—客体关系论,认为认识价值的本质,不能离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机制。价值是主体主观需求与客体客观属性的有机统一,离开主体客体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产生价值。
4、价值的分类
(1)从主体对价值的意识看,可以分为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
(2)从价值对主体的功能来看,可分为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是主体追求的最终价值,工具性价值则是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所具有的价值。
(3)从价值的可能后果来看,可分为正价值、零价值和负价值。
(4)从价值实现的可能与实现的程度来看,价值又可分为实然价值(实现了的价值)和应然价值(应该实现的价值)。
5、我们对价值的理解
我们倾向于从应然性的角度来理解价值概念,这涉及对“事实”与“价值”之间关系的理解。
简单地说,“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就是“实然”和“应然”之间的关系,如同休谟(David Hume)在《人性论》中提出的“是”与“应当”这两种不同的判断。
马克斯·韦伯吸收休谟的观点,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中“价值中立”的意义》中提出,事物实际上是什么与理想上应当是什么之间是存在差别的。
“事实”代表着客观性,描述事实的陈述可称之为描述命题,其谓词是表示存在的“是”,评价描述命题的标准是“真假”;“价值”暗示着主观性,价值命题表达的是愿望、建议或决定,其谓词是“应该”,评价价值命题的标准是“善恶”。
事实与价值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关系。一方面,我们既需要事实,同时也需要价值;另一方面,事实不能驳倒价值,或反过来说,价值也不能代替事实,也正是因为价值不同于事实,它才能作用于事实并不断改进事实。
(二)公共行政价值
公共行政价值是公共行政组织在为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公共利益而运用公共行政权力过程中应遵循的价值准则的总称。
公共行政价值是对公共行政体系所追求目标的应然性概括,是公共行政体系的灵魂和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指导公共行政的“看不见的手”。
公共行政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