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故事馆驿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的故事:馆驿街馆驿街位于济南市天桥区辖区内,在旧时济南西圩子墙西侧的永镇门外,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据记载“馆驿街”的形成源于明代,原为历城西郊中的一条大道。明代布政司、按察司、都司移来济南并在馆驿街设谭城驿,是传送公文,迎送官员的馆驿,百姓称“接官亭”。据《历城县志》载,清乾隆年间这一带称“十王殿街”,后来在馆驿和十王殿间逐渐形成街巷,馆驿街因馆驿而得名。2011-9-2710:39上传下载附件()早先的馆驿街是条土路,后曾铺成碎石路。1929年加以翻修,1931年修成黑沙石路,1933年改作青花岗石板路,长760米,宽7米,东起英贤桥,西止纬一路,现为沥青路面。20世纪初,这条街上有三多:人多、庙多、会馆多。到上世纪40年代,这里已演变成一条商业街,商品种类繁多,有农具、日用百货、筐子、篓子、建筑材料、粮食、布匹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成了经营炊具、竹遍、丝网、炉具等土杂品特色一条街。2011-9-2710:39上传下载附件() 《续修历城县志》里记载,馆驿街“北走燕冀,东通齐鲁,为济南咽喉重地。”从明朝开始,官府在这里设立驿站,而驿站是当时传递公文或接送往来官员小住、换马的地方。之所以现在叫做“馆驿街”,是因为明清时这条街上有了济南最大的驿站后,逐渐又有了马车店,和客栈以及旅馆,这街名也便逐渐被称作了“馆驿街”,一直延续到现在,而其本名已被许多人忘记。2011-9-2710:39上传下载附件() 生意兴隆曾经辉煌看着两旁破旧的老宅,似乎想象出当时这条街上飞马奔驰,急送公文的情景。据了解,济南开商埠以前,从旧城西门出入西圩城都要走永镇门,过迎仙桥(后改称英贤桥),穿行馆驿街。人们西赴中原地带,北过黄河进京赶考,迎送高官等等,也都要途经馆驿街。那时济南城西关外一片荒芜,只有馆驿街及南邻的丁家崖和魏家庄有些人烟和几条小路。后来到了清朝末期,铁路畅通,航运兴盛,驿夫、驿马用得越来越少。尤其到了1906年,济南设立山东邮政管理局,原馆驿站便彻底废除,此街的驿站功能也就逐渐消失,而商业功能却日益显现。后来商埠开埠后,这里南通经二路和魏家庄等地,西至纬一路和火车站,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有了人气,这里的店铺也开始增多。有些店铺像马车套具、油灯马灯、麻袋绳索等还多少带有些原来驿道的影子。其他商品还有五金、农具、篓筐、苇席、黑白铁器、竹帘编织、玻璃琉璃以及日用百货等等。当时这里最红火的是黑白铁生意,虽没有太知名的字号,铺子也比不上附近的剪子巷和普利门的那样招眼。但这里店铺相对集中,经常是加工好的各式黑白铁器具,从屋内一直摆到路边,景象比较壮观,很吸引人的眼球。因此,这里的生意也就比较红火。解放初期,这里还有几家传统的铁匠铺,后来成立了济南市黑白铁集体合作社。现在街上的铁器铺大约仍有几十家,但大多数采用了电动切削和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和传统的手工制作相比已大大增强。昔日馆堂大都消失走到馆驿街27号,一座别致的西式两层青砖小楼二层以上的青砖结构基本完好,保持着原来的风格,只是窗户已经破旧,下部一层砖墙的外壁已经有所改动,一层房间成了店铺。这座小楼原来是街上的一座教堂,后来改成了居民使用,20世纪初期,这条街附近的庙宇和楼堂馆所很多,也给馆驿街增加了人气,但现在这些建筑大都没有了。据记载,当时

【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故事馆驿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wziyou9
  • 文件大小896 KB
  • 时间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