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教育科研简报
第十八期
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2010年5月31日印发
目录
※学科教研
◆初中生经典名著阅读活动
◆奉献一道创新题解决一类疑难题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第四次督查信息反馈
◆构建以经典作品为核心的美术欣赏教学
◆评比成绩喜人,学科发展堪忧
◆关注理论提升参与课堂实践
◆英语新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
◆考前谈焦虑
※教研科研简讯
【学科教研】
初中生经典名著阅读活动
姚明飞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内化的过程。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及文化的一种方式,尤其应重视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将阅读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强调。
为配合当前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师生中营造一个书香环境,努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本学期继续在全县初一、初二年级开展学生名著阅读活动,努力建设书香校园,倡导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选择推荐初中文学名著
除了教材及其附录中出现的经典作品和新课标建议的名著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些补充读物。
初中三年的名著阅读范围:
初一(上):《爱的教育》、《繁星•春水》《飞鸟集》《男生贾里》《伊索寓言》《居里夫人传》、《古希腊神话故事》;初一(下):《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大林和小林》、《汤姆·索亚历险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叔叔的小屋》、《老人与海》;
初二(上):《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哈姆雷特》、《三个火枪手》、《阿Q正传》、《平凡的世界》;初二(下):《海底两万里》《名人传》《西游记》《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三国演义》
初三(上):《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家》《草房子》《飘》《穆斯林的葬礼》《围城》《论语》;初三下期:《简爱》《格列佛游记》《茶馆》《红楼梦》《庄子》《老子》;
除了每个学期教材附录的必读名著,学生在推荐名著中自由选择4-5部。
二、因势利导,激发阅读兴趣
1、结合精彩篇章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材选有不少经典名著的节选,可让学生在“窥一斑”的基础上,激起“知全豹”的欲望。比如我在教《
杨修之死》时,引出错综复杂的矛盾:有蜀魏之间的矛盾;在蜀汉内部,有孔明与马谡、马谡与王平的矛盾;在曹魏内部,有司马懿与朝廷、朝廷与孟达的矛盾……推出许多有关的人物,自然地将课文的学习与名著的阅读结合起来,伺机诱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样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就有兴趣去看名著了。由《孤独之旅》向学生推荐曹文轩《草房子》《细米》《青铜葵花》等。还可以由作家的一部作品进行延伸阅读,例如从《信客》一课的学习及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导读,到学生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代表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的大量阅读。由《我的叔叔于勒》推及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羊脂球》等。
2、鉴赏影视名片来激发兴趣。大多数文学名著往往因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及名著本身的时代背景差异,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一时半会钻不进去,但直观、形象的影视片这种立体的名著却很受他们喜欢。让“视听阅读”成为文本阅读的先导,成为学生由“立体阅读”转向“平面阅读”的“扶手”。名片鉴赏激发了名著阅读的兴趣,很多学生看了《简爱》《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童年》《水浒传》等名片后,纷纷去读原著,甚至找来同一作家的其他名著来读。学生阅读名著的数量随之增长。
三、持之以恒,培养阅读习惯
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持之以恒,也就是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持续进行名著阅读的保证。笔者认为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必须养成下列习惯。做到:不思考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未始,计划先行;持之以恒。
四、授之以渔,指导阅读方法
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应掌握下列名著阅读的方法:诵读法;精读法;速读法;读书笔记法。
五、搭建平台开展各类活动。
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构建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与舞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喜悦。如举办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读书笔记展览会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其他同学的读书方式、写作技法,还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反驳别人的观点,从而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笔者主要介绍以下五种。
一、举办“阅读沙龙”。定期举办“阅读沙龙”,让学生喜爱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畅谈读书体会,让情感自由碰撞,让心灵直接对话。教师要
安吉教育科研简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