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地产盈利模式分析
人口老龄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社会和经济难题。截至2011年,中国已有65岁以上人口12288万人,%。据预测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5%,2030年,%。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十八大”报告提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思想,养老问题是事关个人、家庭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随着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呈现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等现象,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探究养老地产盈利模式问题,从经济与管理的角度探寻房地产业如何通过企业投资参与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已有超过25%的品牌房企进入或宣布进入养老地产行业,进行着有意义的实践尝试。
一、养老地产是将养老主题融合于地产开发的特殊项目
养老地产概念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发达国家,是将养老主题融合于地产开发项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特定市场需求。养老地产是具有独特的居住功能、服务功能、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以及逆向融资功能等多功能的产业。盈利模式是企业通过自身以及利益相关者资源的整合并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及商业架构。我国养老地产的开发建设过程涉及政府、企业、消费者和融资方等利益相关者关系。研究养老地产盈利模式对于整合多方利益需求,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民生福利保障、政府职能完善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养老地产开发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目前只是作为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现资金缺口等问题的补充,由政府主导在一些大城市进行试点。随着各种政策法规的成熟、人们观念的改变和对养老地产需求的显现,养老地产这一新型模式必将得到好的发展,不断会有企业发现其发展的空间而参与进来,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和保险公司涉足养老地产行业已经充分显示了这一趋势。然而目前银行还没有专门针对养老地产开发的业务,住房抵押贷款也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如果政府能够积极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这一行业带来的巨大市场必然会刺激银行或更多的房地产企业顺应经济形势,融入到这一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市场,并逐步发挥主导作用。
养老地产
二、“以房养老’的实质是解决老年人老年生存的资金问题
“以房养老”借鉴了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实现了人们的消费平均化倾向,希望从家庭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效用最大化目标着手,实现住房和养老的最佳组合。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住房分配体系逐渐形成,城镇居民的住房自有率也逐步提高,截止到2006年已达到80%以上,美国和英国的这一比例基本是在60%左右。这一方面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城镇家庭将住房作为追求的主要生活目标有关,另一方面,也为以房养老提供了现实的前提。对于拥有房产的老年人来说,如能盘活这笔巨大的“沉淀资产”,可以达到“老有所养、老有钱用”的目的。
我国“以房养老”模式主要有养老院养老、以房自助养老和养老房屋银行三种形式,都只是在较发达地区推行的区域制度政策。对于这些模式,曾有过相关的调查。“以房养老”有效地结合了养老问题和住房问题,试图将老年人的住房不动产通过某种制度安排使其拥有一定的流动性,解决老年人生活开支问题。闫春宇、祝罗骁等对上海市居民“以房养老”的意愿研究显示,“以房养老”的
中国养老地产盈利模式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