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宋代的科举制度.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宋代的科举制度   (songdaidekejuzhidu)宋代科举制度大体沿唐制,所谓“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莫重于进士、制科,其次则三学选补”(《宋史》卷115《选举志》),后有一些变化。但仍以进士科为重。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武举。常选之外又设制科、童子举。宋代科举制度最大一次变化在宋神宗时期,神宗时期罢九经、五经,开之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诸科,以经义、诗赋取士,通宋一代基本遵此未改。宋代科举年限初无定制,英宗时期定为三年一试。采取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于尚书省放榜。宋太祖时始确定殿试制度。宋代科举省试第一为省元,殿试第一为状元。宋太宗时规定,进士取三甲,评定标准以学识优长词理纯正为第一;才思赅通,文理周率为第二;文理俱通为第三;文理中平者为第四;文理疏浅为第五。上二等为进士及第,即一甲;三等为进士出身,即二甲;四、五等为同出身,即三甲。有时亦取五甲。宋代进士科取录士人极多,最多一次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共取一百零九人,南宋时期进士每科取士动以400~500人。宋代科考后,殿试与科考名次有异,有的甚至相差较大,但殿试后即可授以官职。仁宗时期规定科考及第者任官办法为:制科入第三等与进士第一等任大理评事签书、两使幕职官,代还升任通判,再任满,则试馆职。制科入第四等与进士第二、三等除任为两使幕职官,代还改次等京官。制科入第五第与进士第四、五等除试衔知县,代还迁两使幕职官。宋代甲等三人升迁特别快。所谓制科,即为特科,有贤良方正能言直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娴吏理达于教化、博学宏词等等,科目极多。命士应举,称为鏁厅试,所属先具名以上闻,得解而后行。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人缞麻以上亲,以及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临考期,知举官联保,检核与状同后始派。状即家状。一般于状及试卷之首署年及举试之次数、场第、乡贯等内容,不能增损易移,“以仲冬收纳,月终而毕”(《宋史》卷155《选举制》)初,就试时可挟《切韵》、《玉篇》。后挟书以及口相受授者,发觉即斥黜之。宋代科举始用弥封、誊录办法以防作弊,后代均仿照行之。

宋代的科举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