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充分发挥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优势
语文教师当班主任有很多便利之处,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自然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可以借助作文与学生有更多心理上的理解和沟通。但如何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当班主任的优势呢?通过几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积累,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明确社会对学生的道德需求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
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开始成型的时期,对于其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本身他们也在探索着用一种怎样的人生哲学来服务自己的人生。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出了新成员的需要,学生由于个人经历和周围狭小范围的限制,对此可能没有完整客观的理解。所以作为班主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明确这两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新风,是我们现代社会对于个体成员的道德需求。“八荣八耻”既是对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继承和提炼,也是对新时代提出的道德教育发展方向。而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这恰好是他们所不易把握或者不易理解的,因为一些功利的、狭隘的、短期的社会生存观念左右混淆了他们的视听。现在的青少年缺乏同情心、道德感和乐观勤奋奉献的精神,这基本上是众所周知的一项艰难的教育任务,因为好像要让他们拿书本和现实斗。其实不然,我们要知道学生自己也在探索,如果你的理论、你的教育是正确的,他们是乐于接受的。
二、积极吸收新知识,用新观念、新方法来教育学生
比如说,我们说要教育学生有道德感,学生就会认为道德并不能获得功利,那么你如何去让学生明白道德的价值呢?其实“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在几千年前孔子就理解得相当透彻了,而“社会秩序”基本就是靠道德来维系。但你讲孔子,学生就会自然地反感:“又是孔子!”于是在学习《将进酒》后面评价曹操的练习时,我和学生谈了史实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本姓夏侯,因为其父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才冒姓曹。作为宦官之后,门第不高,加上品行也不够端正,不能得到举荐的机会,于是靠的是他自己的奋斗和不择手段的活动。这使他一生都抛弃道德追求功利,甚至在他取得成功后,又以这种人生观把整个社会推向可怕的邪路。他公开以‘求贤不求仁孝’的态度来建设自己的政权,最终导致北方中原大乱300多年,因为大家都是取利舍义。甚至曹被晋代,也是他培养起来的一批野心家和阴谋家造成的局面,他怎么折磨汉献帝,怎么残酷地对付仇敌,最终都让司马昭如法炮制在自己后代身上。”站在政治层面上说,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但舍弃道德最终是后患无穷。因为舍弃道德只能够获得短期利益,对于长期利益来说却是相当沉重的损害。
只要我们与时俱进,用新观念、新方法来教育学生,真切的教育学生会乐于接受的。
三、切入学生的现实世界,让学生带着兴趣自然地去学
对于鲁迅,学生其实大多数是不感冒的,很简单,总是在课文里看到他的文章,而他的文章又不好理解。其实这个问题错在谁?鲁迅身上是有相当多的作为平凡人的闪光点,可是我们总是在讲解“作者作品”
时讲他姓氏、名号、籍贯、生卒年、作品列表,一开始就把鲁迅抬到了一个学生靠不着的地方。鲁迅其实也是个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学习生活、经济生活,而这些才是贴近学生理解的世界中具体的概念。只有切入学生的现实世界,学生才有可能投入学习、接受教育。
我们可以谈“鲁迅”的学历和收入,来教育学生自立自强。
王洁在《鲁迅是什么学历》中对鲁迅的学历做了充分的考证。鲁迅在私塾里度过青少年
怎样充分发挥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优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