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设计地震动
1
2
国家规范
其他国家也同样经历了若干次的规范革新
抗震设计的目标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是很大的,要使得所设计的结构在遭受将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时绝对不破坏是较难的和不经济的。结构抗震设计不能追求绝对的安全性,而需要从现在的经济条件出发,使设计的结构在未来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概率为社会所接受,同时为当前的经济条件所允许。
合理的抗震设计应满足经济和安全之间的合理平衡,这也是抗震设计的目标。这一目标可以表示为寻求总效益E最大的形式
Max( E )= Max(收益-投资-损失)
3
抗震设计的目标
收益包括所考虑的工程建成后的直接和间接受益。
投资包括建设此工程的资金及工程建成后的维护资金。
损失包括人身伤亡、物质财产的直接损失以及连锁反应造成的间接损失、以及政治、社会、经济影响等。
Max( E )= Max(收益-投资-损失)
4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的概念
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设防依据
设防目标及其实现
5
抗震设防( seismic fortification)
内涵: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土木结构是地震灾害的主要载体。国内外大量震害证明,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是当今减轻地震灾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6
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事例1
1976年7月26日在我国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唐山市,,顷刻间整座城市化为一片片瓦砾,人员死亡高达近25万人,死伤近50万人,经济损失超百亿元。
,人员死亡却只有150人,不到一周时间,整个城市就恢复原样。
同样大小的地震,城市人口也差不多相同,却产生了如此不同的后果,只是因为瓦尔帕莱索市的建筑物和设施曾进行了有效抗震设防。
7
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事例2
日本东京是国际著名大城市,历史上曾发生过8级以上大地震。日本政府以及各界一向对此十分关心和重视,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将东京建成一个能抗御8级大地震的城市;,一座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仅死亡2人,整个城市几乎未遭到破坏。
可是一向认为没有发生大地震危险的日本第二大港神户市对工程抗震设防就不那么重视:,。
8
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事例3
,位于震中的斯皮塔克城破坏严重,距震中40公里的列宁纳坎市约有80%建筑物毁坏。更远的基洛伐克市也有将近50%的建筑物严重破坏或倒场,地震死亡人数达4-5万人(但70年代前建造的建造破坏很轻)。前苏联政府鉴于城市居住建筑严重短缺,又缺乏资金,,而恰恰正是这些房屋建筑在该次地震中大量倒塌,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
9
设防依据(1)——抗震设防烈度
定义: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对应50年超越概率10%)
确定: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
对做过抗震防灾规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范围:烈度6-9度区
10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设计地震动(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