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到创造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头脑一片空白,绞尽脑汁也无法下笔的情况。这就使得作文的质量普遍不高,文体单一。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笔者提出了由模仿到写作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一、将模仿教学融入写作教学
模仿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无论是在儿童阶段还是在成年阶段人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模仿,通过模仿达到某种目的。对于写作初学者来说,写作是有意识或无意识模仿的一个过程,写作者通过模仿学习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古人云“学之为言效也”,意思是说学习就是模仿的过程,先有模仿,然后才能进行创作。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曾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的文章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读书、练习,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才能够体会到写作技巧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写作实践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对于写作来说也是如此,离不开模仿。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发展应该是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他们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借助运用外在的技巧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就需要进行模仿,在模仿中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
我国古代不乏模仿的例子,很多人通过模仿写出了举世无双的佳句,让后人赞叹不已。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模仿了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写作手法。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是模仿唐代严恽《落花》中的“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可以看出,模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使自我得以提升。
二、模仿写作注意事项
在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所模仿文章的内容具有针对性,文章应条理清晰、用词准确。
在进行模仿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对其中准确、优美的语句进行模仿,切忌全文抄袭,否则,模仿写作不仅不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升,还会对其以后的写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作者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春天的小草、树木、蝴蝶、鸟儿、细雨等的描写,给人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带给人以希望的感觉。教师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所用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通过对排比句和拟人句式的练。
2. 通过课外教学进行模仿教学
例如,《一碗荞麦面》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主要讲述了母子三人在突然遭受厄运之后顽强不屈、奋发向上的故事。同时,以北海亭面馆夫妇每次悄悄地为母子三人增加面的份量的情节,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人间的真情。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描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解决的,有没有在生活中帮助过其他人,说说这篇文章给予你什么样的启迪,写一写生活中类似的故事。
总的来说,无论是课外文章亦或是课内教材,都可以成为学生模仿写作的对象,只要文章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文章的写法是可以借鉴的,就可以成为模仿的例子。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
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类似于创新、改革的高调宣传
从模仿到创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