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貌虽瘦而天下必肥
——读《走下圣坛的周恩来》有感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的名字我将终生难忘,那么,这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就叫“周恩来”;如果说,有一本书曾让我热泪盈眶、一读再读,那这本书就是《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如果说,有一种精神信仰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那就是无私奉献、甘当公仆;如果有一种誓言我将穷其一生去践行,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视天下苍生的幸福为毕生的追求。
13岁时,周恩来就树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旅欧求学时,更立下了“吾身虽瘦而天下必肥”的铮铮誓言。为了这一崇高理想,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觅真理东奔西走,为求解放北上南下,松沪揭竿,南昌举旗,西安百般周旋,重庆唇枪舌剑……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熬尽多少个雄鸡唱晓的不眠之夜;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为了“天下之肥”,他几十年如一日,日理万机,三更未眠五更起,每天的睡眠只有三四小时,并要求身边的卫士如果叫不醒,就从床上架起来搀扶着走动直到完全清醒,以致被外国人称为“全天候总理”;“文化大革命”中,尽管他自己处境十分艰难,可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早已置自己安危于不顾。一方面以血肉之躯挺身抗击,力挽狂澜;另一方面又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苦苦周旋,苦撑危局,保护了一大批党内外的革命同志并尽力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以维护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周恩来晚年,胸前始终戴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徽章。这是用意深刻的表明心境的徽章。1972年,身患癌症的他仍抱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古稀之年,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常常连续工作几个昼夜,以致于累了只能扶着椅子歇歇,生怕"一坐下就会睡着"!他把毕生精力倾注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一书中始终没有描写活跃在中国革命历史舞台上、闪烁的镁光灯前那位的机敏从容、大智大勇、和蔼慈祥、谦虚谨慎、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周总理,在作者细腻的笔触和大量真实可信的生活细节中,我看到的是一位至高至圣的思想家,一位至情至性的伟丈夫,一位睿智周全的勤务兵,一位忠肝赤胆的革命人,一位操劳过度的工作狂;一位品格高尚的长者,一位宽厚博爱的仁者,一位追求真理的智者,一位为了“天下肥”而不惜“吾身瘦”的共产党员,这一切,只因为他的心中装着人民、只有人民。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如何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呢?
学习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学习他坚持群众第一的党性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走的是群众路线,制定和执行的是惠泽人民“肥天下”的方针和政策。周恩来视人民为国家的主人,自己为人民的公仆。他说过:“我们要求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立场,这就是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最高利益着想的人民立场。
”把人民群众置于国家主人之地位,是他乐于做人民公仆的思想基础。他始终以人民公仆的形象出现在人民面前,虔诚地向群众学习,真诚地为群众服务,这也是他永远赢得人民爱戴的重要原因。今天的共产党人就是要学习他人民至上的党员觉悟,学习他乐于服务、甘于服务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办事风格,学习他“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觉悟,学习他感同身受地体验人民疾苦的品格。只有摆正党员与群众的位置,明确小我与人民的关系,才能做到党而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吾身虽瘦而天下必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