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第六品安忍(18).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八十七节课
思考题
537、“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
538、你有没有分清楚生活与生活的意义?今后你有哪些打算?
539、为什么说美名跟孩童的沙屋没什么差别,当它倒塌时,不值得为此而伤心哭泣?
540、当听到别人的赞美时,我们自然会生欢喜心,为什么作者说这不应理?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还是讲赞誉无有实在意义。昨天已经宣说了,名声对我们的福报、长寿、能力、健康、身心五个方面,没有任何利益。对此很多人可能并不这么认为,尤其是现在社会上的有些人,他们认为首先必须要获得名声,有了名声以后,财富、能力、健康等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他们日以继夜地为名声而奔波,为名声而劳累。但以佛教的理念来分析,所谓的名声,只不过是暂时让人自我陶醉的方法而已,真要破析的话,名声并无任何实质。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搞名利是最不好的事情。而真正学佛的居士,也不要像不懂因果的人那样,拼命贪执世间八法。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在见解方面有一定的问题,所以每个人要先从见解上摆正过来。为什么这么讲呢?小时候读书虽然很重要,不读书的话,尤其是现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没有知识的人寸步难行,做任何事情相当困难。但我们以前受到的教育,全部是不存在前后世、业因果的唯物论,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就像《涅槃经》所说的那样,“不信后世,无恶不作”,仅仅为了眼前的利益,他们不顾虑后世、不顾虑今生,做各种没有实义的事情。
我经常想:像这样的佛教教育,任何高等院校中都是没有的。学校里研究的就是物质的结构分类、事物产生的作用等,至于心的奥秘、前后世的因果道理、对名声的破析,在哪个领域都难得一见。其实,佛教的慈悲观和智慧观,真的非常有价值,这一点并不是自吹自擂,世间上具公正见解的知识分子也承认。你们可以看到,东西方国家的许多知识分子,现在纷纷将目光投入到藏传佛教这片神秘的领域上,假如没有任何理由,现在人还是有一定的取舍智慧,不会那么容易上当。
以前学校里学过“名声是要希求的,地位是要获得的”,有些人就对世间八法的耽著越来越强。若是这样的话,佛教的理念就会在相续中越来越弱,最后自己也跟这些人一同陷入轮回的泥坑。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务必要观察自相续。
下面继续破析:名声对今生来世等有什么作用。
若吾识自益,赞誉有何利?
若唯图暂乐,应依赌等酒。
名声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应当再三观察。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像愚笨的旁生一样,他会用敏锐的智慧,结合大乘的这些教言,发现名声对自利没有点滴作用。
有些人可能想:“有名声的话,可以度化众生、利益众生,这方面还是起一点作用。”当然,若是符合实际的名声,对度化众生也有一些帮助。憨山大师说:“十年寒窗无人闻,一旦成名天下知。”经过十年的精进苦行,一旦成名以后,确实可以用佛法来度化众生。现在我们这里有零下20多度,算不算“十年寒窗”?有智慧、有德行的一些法师,在这个山谷里任何人也没听说过,可不可以叫“无人问”?但是再过五年十年,等他们精通了五部大论和显密教典,那时候就开始成名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众笑)
按我们现在的学习状况,有些人从智慧上来看,给成千上万的人讲经说法或做什么事情,应该是没有问题。但仅仅有智慧还不行,一个人需要德行,需要前世弘法利生的愿力,还有当时的因缘成熟等,如果因缘完全具足,这些人应该能利益众生。
现在的人特别喜欢名声,买东西只要是名牌,质量再差也愿意付很多钱;明星的话,
“质量”再不好,只要跟你握个手、说句话、笑一笑,兴奋得马上要晕倒。这是未经观察、被愚痴蒙闭的一种表现,这些虚名有什么利益呢?卡让巴格西说过:“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有了名声之后,很多人觉得自己好像有了一切功德,从此对因果等不太重视,最后因为名声而毁坏了身心。因此,对那些佛菩萨化现的高僧大德,名声应该是有一定的利益,但普通人得到名声之后,很容易毁坏戒律和善根,对自己确实没有利益可言。
有些人仍会想:“尽管名声对今生来世的意义不大,但可以让我特别快乐,听到别人的赞叹,我心里乐滋滋的,快乐的心情无法言表,所以我要追求名声。”
作者对此回答道:若只贪图一时的安乐,不顾来世的悲惨命运,那不用大费周折地追求名声,世间的五欲妙乐那么多,只要以一些小小的不如法行为,就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比如赌博、打麻将、去歌舞厅、享用美酒,这些手段都可以迷醉自己,暂时给身心带来快乐;或者用海洛因、毒品、鸦片等自我麻醉,感官也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但这些快乐非常低下,假如真正去享受它,那你的生生世世都摧毁了。
现在世间上的人,为了贪图暂时的惬意,根本不观察来世的果报,对果报的惨

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第六品安忍(1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8-11-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