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译本
心经
. .
注解:
行:依元音老人《心经抉隐》解,音当为横。意为功行、道行,是名词。
般若,有智慧意。波罗:彼岸之意。蜜,到。多,上。
舍利子:指释迦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五蕴,指色、受、想、行、识。也称五阴。
空:佛家所讲之空,分偏空和妙有真空等。偏空,相当于近代的形而上学,即把空与诸色相分离的空。
眼耳鼻舌身意:统称六根,是人认识世界的六种官能。此外还有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色声香味触法:统称六尘,六尘作用在六根上,称受。无明、老死:当为十二因缘之简。十二因缘即行缘无明、识缘行、名色缘识、六入缘名色、触缘六入、受缘触、爱缘受、取缘爱、有缘取、生缘有、老死缘生。(一说为生缘老死)是缘觉者的修行法门。
苦集灭道: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由释迦牟尼本人提出的自我修行的方式。
菩提萨埵:简称菩萨。梵文原意为“觉有情”。觉分觉己和觉它两部。觉己只是小乘,觉它之后才是大乘法门。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净土论注曰:“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为正,三为遍。菩提为道,统而译之,名为无上正遍道。”今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心经》一般依玄奘法师的翻译原则,尊重不翻。般若波罗蜜多咒:“揭谛揭谛”第一个‘揭谛’是超越分别我执,第二个‘揭谛’是超越分别法执。“波罗揭谛”是超越俱生我执。“波罗僧揭谛”是超脱俱生法执。“菩提”是觉,“萨婆诃”是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心经:玄奘法师译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