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大众化:教育的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民主化:两方面含义。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
个人本位: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其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课程: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有两层意思:一是课,指的是教学内容,是教学科目的总和,而是程,即教学过程的顺序与进程。课程即“教学内容和进程体系”,是空间(内容)与时间(进程)的统一。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狭义课程是指计划课程,也称为显性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课程即是这种课程。
隐性课程:计划课程外的非计划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集权与分权:中央集权型管理体制的第一个特征是权利集中。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集举办权、办学权、管理权于一身,自上而下对高等教育进行决策和实施严格的管理。第二个特征是自我封闭。高等教育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面向政府封闭运行。第三一元化。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计划、统一政策、统一模式,学校之间基本没有竞争。权力分散型管理体制的特征:一权力分散。有两层含义: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在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二是权力不在政府,而是分散在高等教育组织中,是独立的面向社会的市场主体。二是开放性。高等教育融入社会大系统之中。三是多样化。高等教育组织类型与模式的多样化。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利的主体是教授,其权利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大学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是大学本质特征的外化,主要依靠教授自身的权威对客体产生影响,运行方式是自下而上,越是在基层其影响力越大。行政权利的主体是职能部门及行政管理人员,其客体是行政事务,主要通过法律、政策、指示、指令等自上而下贯彻执行。
二、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答: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有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②推进科学技术发展;③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2、简述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点
答: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