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读书随笔《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
这个假期里的某天去学校玩,在一个同事的桌子上看见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随手拿起来翻了翻,在漫不经心中却被那新颖的前言给吸引了,于是就先借回家看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这本书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书中有许多精彩的句子发人深省,我摘录一些和大家分享:
,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指思维倾向、思维习惯等、思维脉络、思维策略等
,而是帮助和交流。
3. 越是纯粹的教育,管理色彩越淡。
,首先应该面对自己的失误,面对自己思路的僵硬与不合时宜。
,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就是纯粹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得越严,自觉性越没有用武之地,渐渐地,人就会变成两面派。
,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先甭说活出多大光彩,即使要活个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糊里糊涂的教一辈子书的人,可能大有人在。难怪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不怕苦,怕的是累得不值,苦的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精力用错了方向。
:初级习惯和
老师的读书随笔《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