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悬念,迭出情趣——记叙文生活悬念的处理
“范引路”
【范】
神枪手
冯骥才
玻璃花叼着烟头神气地向上撅起。“啪”一下,烟头被打灭,“啪!”又一下,叼在嘴上的烟卷竟给打断;“啪”帽子被打飞了。他才明白有人朝他开枪。他原地转一圈,这时打开洼地跑一少年,递给他一张帖子说:“我师傅要会会您。去么?”
“去就去,三爷怕嘛!神鞭都叫你三爷吓跑了!”玻璃花毫不含糊,气冲冲跟在后边走。
他随这瘦小子从大道下到开洼地,一看不是傻二吗!拿出十足的神气唬对方:“傻巴,你是不是想尝尝‘卫生丸’嘛味的?”他一撩前襟,手拍着别在腰间的小洋枪啪啪响,叫道:“说吧,怎么玩法?”
傻二淡淡一笑,把双襟的褂子中间一排扣儿,从上到下挨个解开,两边一分,左右腰间,居然各插着一把六眼左轮小洋枪,他双手拍着左右两边的枪,对瞪圆眼睛的玻璃花说:“我们就打这个。你看──”傻二指着前边,十丈远的一根树杈上,拿线绳吊着一个铜钱,闪亮,像一颗耀眼的星星。
“你瞧好了!”傻二说着一扭身,双枪就“唰”地拿在手里,飞轮似的转了两圈,一前一后,“啪啪!”两响,头一枪打断那吊铜钱的线绳,不等铜钱落地,第二枪打中铜钱,直把铜钱顶着飞到远处的水坑里,腾地溅出水花。
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他没见过这种本事,禁不住叫起:“神枪!神枪!”再一瞧,傻二站在那里,双枪已经插在腰间。这一手,就像他当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玻璃花指着傻二说:“你那神鞭不玩了?”
傻二没答话。“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
“你算说错了!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怎么样,咱俩玩一玩?”玻璃花这才算认了头:
“我服您了。咱们的过节儿,打今儿就算了结啦!”
傻二一笑,把头布缠上,转身带那瘦徒弟走了。玻璃花看着他的身影在大开洼里渐渐消失,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他回到营盘后,没敢跟任何人说起这事,怕别人取笑他。不久,听说北伐军中有一个神枪手,双手打枪,指哪打哪,竟说一口天津话,地地道道是个天津人,但谁也说不出这人姓名,玻璃花却心里有数,暗暗吐舌……(节选自冯骥才的《神鞭》)
【引路】
这节选的字非常形象地刻画出傻二由一个“神鞭”手进化成一个“神枪”手的传奇。虽是短短的几节字,却写得波澜起伏。第一节接连写玻璃花的“烟头”、“烟卷”、“帽子”被打飞,这就在无形之中设置了一个悬念:是谁有如此之功夫?此为悬念一。洼地跑一少年递上一请贴,却未说下书者是谁。此为悬念二。玻璃花见是自己非常熟悉、且为手下败将的傻二,他竟敢下挑战书?于是拍拍别在腰间的小洋枪示威,意思是说,你已经没神鞭了,还与我斗。此为悬念三。傻二亮出别在腰间的六眼左轮小洋枪,指着悬挂在十丈远的一根树杈上的吊着一个铜钱。意思不言而喻。此为悬念四。玻璃花说:“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傻二说:“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是悬念五。把这几个悬念融在其中,读者的阅读兴趣被掉得老高。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不得不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继续读下去。
“悬念”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学作品如果没有点点悬念,就不好巧妙生动地设计情节,就显得平淡无奇,读者读得索然寡味。
一、制造矛盾,创设悬念。在行过程中作者往往故意制造一些矛盾,
设置悬念,迭出趣——记叙文生活悬念的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