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寺
太湖寺,位于县西南30公里,在海拔441米的太湖山中,是省级重点寺庙之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家称为“小九华”。北宋时期,九华山用宽禅师云游至此,见群山拥立,绿荫蔽日,其状“左钟(山)右鼓(山)怀抱木(鱼山)”,是建庙圣地,遂于元半二年(1079)募捐节食建庙,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僧行庆重建。太湖寺座北朝南,天王殿置前,大雄宝殿居中,祖师殿位于其后。祖师殿中间有肉身塔,岩石砌成,用宽禅师圆寂后,其舍利子葬于其内,因塔在殿内,故称“屋内塔”。在祖师殿西侧寮房,有一“锅边井”,传说为开山祖师用锡杖捣地而成,也叫“锡杖泉”,清泉涌流,久旱不竭,为太湖寺两大奇景。二圣殿、龙池等建筑已修复一新,天龙关飞檐翘角,雄踞两山之间,气势不凡。太湖山后千年古庵接引庵是民间传说中的苏东坡之妹落发为尼的道场。整个太湖山已初步形成山上山下、山前山后庙宇群,终年木鱼声声,香烟缭绕,成为江北一座名符其实的佛教胜地。
太湖山森林公园
位于含山县城南30公里处,,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合芜高速公路中段,交通便捷,是通往江南诸风景区的一道天然绿色通道。
太湖山,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拥有千余年历史的太湖古寺庙建筑群;华东地区最大的养鹿场太湖山鹿苑现有马鹿、梅花鹿千余头;还有气候宜人,环境优雅的月亮湾小木屋度假村;这里野趣浓郁、设施完善,是游人回归自然、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太湖山养鹿场
太湖山养鹿场位于国家森林公园太湖山南麓,始建于1971年,占地1000亩,其中种植各类名贵药材林500亩、苗圃300亩,梅花鹿、马鹿存栏1800多头,年产仔鹿300头,固定资产总值2100万元。鹿系列产品有:鹿茸、鹿茸血酒、参茸酒、鹿胎膏、鹿鞭胶囊等,年产值500多万元。该场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药材生产先进集体”、“巢湖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近年来,开展了鹿业生态旅游,先后开辟了百草园、洗心涧、雷鸣泉、观鹿台、牧鹿园、相思树等一系列自然、人文景观,使之成为一个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实体。
古昭关
。东有马山,西有城山,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连绵几十里,相传古时山四周均为湖泽,唯有昭关一途可越。昭关之所以闻名遐迩,主要是由于这里曾演绎了一场“伍子胥过昭关”的传奇历史故事。昭关两侧山巅处,分别有一处烽火台和回马亭遗址。关北30米有一眼涌泉,泉水清澈甘醇,久负盛名,用以泡茶,可盈杯不溢。关南10米处有马蹄泉,又称马跑泉,相传伍子胥过昭关以后,守军追捕时,马踏而过。翻越昭关,东北50米处,有石壁一处,高30米,宽20米,气势壮观。
仙踪江淮桥
始建于明嘉靖庚子年(公元1540年),距今有450多年,江淮之间大旱,仙踪老百姓捐款修建江淮桥。桥体与引桥长53米,宽约6米,下有三个拱券,桥墩两侧均有分水墩,桥面左右各有栏杆护柱42根,都有雕刻纹饰,该桥造型古朴,结构合理,券下条石按镶嵌式传统制式,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也是江淮之间现存的唯一的一座大三孔桥,1987年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家滩文化遗址
凌家滩遗址,面积近一百万平方米,1987-2000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该遗址进行过四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700平方米,发现大型氏族墓地和人工建造
褒禅山附近风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