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社长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心得体会杂志社社长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心得体会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在众多期盼中,于建党9周年之际正式出版了,这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大事、喜事。为什么说它是“众多期盼”呢?这部书的前身,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建党70周年之际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这本书是在胡乔木同志的指导下,由胡绳同志主编完成的,是在《关于建国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导下的“一部中等篇幅的内容比较完善而完整的党史”。胡乔木同志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接连用了三个“可”字,称它“写得比较可读、可信、可取”,并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还得作必要的增补”,期待着进入21世纪后再出版类似于《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之类的书。这番话是胡乔木同志在1990年8月说的,如今又过了26年,终于在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实现了。此时此刻,重读胡乔木同志的这篇《题记》,自然会生出许多感慨,并为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同行们这种锲而不舍、不懈努力的敬业精神所感动。难能可贵的是,时隔26年,这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依然保持着当年胡乔木同志在《中中所说的“可读、可信、可取”风格。说它“可读”,是因为这部书继续保持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要言不烦,却又能将“大写意”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风格与“工笔画”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风格很好地结合起,使读者在读这部党史时,能够见事见人见精神,当年艰苦奋斗的场景跃然纸上。不仅如此,它又紧跟时代发展前进了一大步,将读时代的传统与读图时代的优势结合起,给读者提供了大量字以外的信息,既有仔细挑选的图片、资料,又有精心绘制的地图、示意图。这些创新,使读者读了这本书,既可以领略历史的厚重,又不至于那么沉重,也给读者预留下浮想联翩、触景生情的空间。说它“可信”,是因为这部书继续保持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论从史出、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依据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并具有党史学者的理论分析与思想洞见,使全书鞭辟入里、可信可据。例如,讲到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如何达成的,著者用了页的篇幅,运用丰富的历史档案,翔实地阐明了整个过程。又如,关于我们党是如何制定八大路线的,著者用了近18页详细说明,既阐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苏共二十大的影响,也阐明我们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还如实说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时对苏联模式的初步反思,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党的八大路线是如何形成的,八大会议上许多领导人的重要发言是如何从不同方面对八大路线作了补充和进一步阐发,八大会后又有哪些重要的新探索。这就使读者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了解更加立体化,纵深感更强,由此才能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产生之后要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讲到我们党是从如何通过彻底否定“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义无反顾地、坚定不移地走上改革开放、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同样有不少细致的历史刻画与理论分析。读了这些,对于我们党强大的生命力、适应力和与时俱进能力,对于我们党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自我净化、自我总结、独立探索、独立创新能力,那种感佩与自信之情,会从心底油然而生。说它“可取”,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科学性、思想
杂志社社长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