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产名称沸石(Zeolite)
二、矿产类型及其分布
沸石族矿物是一种富含水的K、Na、Ca、Ba的铝硅酸盐。形成沸石族矿物的先决条件,必须有富含足够水份的碱和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等成矿物质。从世界范围看,沸石岩一般产在厚层沉积和同生的火山作用的较年轻的(主要是新生代,其次为中生代)造山带。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和古地中海地区。中洋造山带的一部分,我国已发现的沸石产地,绝大多数分布在这个地区。
1、矿床的成因类型
沸石矿床的类型很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按地质成因可分为内生和外生沸石矿床两大类,内生成因的矿床一般不能形成大规模单矿物堆积,暂无工业意义,而外生成因的矿床,往往形成有重要价值的工业矿体。现将国外有代表性的二种分类方案列出,见表1。
表1 天然沸石成因类型分类方案对比表
Sheppara Mumpton(1973)*
米哈伊诺夫(1977)*
(1980)*
(1) 在“封闭”的盐碱湖水文体系中生成的沸石;**
(2) 在“开放”的淡水湖或地下水体系中生成的沸石;**
(3) 海洋环境中生成的沸石;
(4) 低级埋藏变质作用生成的沸石;
(5) 热液或温泉活动生成的沸石;
(6) 在碱性土壤中由火山物质生成的沸石;
(7) 在没有火山活动的直接证据的条件下生成的沸石。
(1)在火成的、深层的岩浆岩层和含金属矿岩层中,由热液和热液交代作用生成的沸石;
(2)在世界海洋中,由古代和现代深海沉积岩中的玻屑的海解作用生成的沸石;
(3)在现代和古代盐碱湖中,由沉积作用和早成岩作用生成的沸石;**
(4)在正常沉积岩中,由成岩作用生成的自生沸石;
(5)后成的破坏作用和初变质作用(深成岩作用)形成的后生作用的沸石;
(6)火山-沉积作用成因的岩石的后成岩作用生成的沸石;**
(7)沉积-火山岩层的喷气-沉积作用生成的沸石;
(8)区域性或线性风化壳的表生作用生成的沸石;
(9)苏打盐碱化的碱性土壤的壤化作用生成的沸石。
(一)在升温条件下生成的沸石。沸石分带主要由地热梯度引起的。
(1)岩浆的原生沸石;
(2)接触变质作用生成的沸石;
(3)热液作用生成的沸石;
(4)埋藏成岩作用(或低级变质作用)生成的沸石;
(二)在地表或近于地表条件下生成的沸石;沸石分带主要是由化学梯度产生的。
(5)由渗透地下水生成的沸石;**
(6)风化作用生成的沸石;
(7)碱、盐湖沉积物生成的沸石;**
(三)在低温条件下生成的沸石;看不到任何沸石分带现象。
(8)海洋环境中生成的沸石;
(四)冲击陨石坑中生成的沸石。
(9)冲击陨石坑中生成的沸石。
注*:天然沸石成因类型复杂,很多学者提出了对天然沸石的成因分类方案如:(1966)、(1972)、(1973)、(1973)、米哈伊诺夫(1977)(1978)、(1980)等。(1973),米哈伊诺夫(1977)(1980)的分类方案(附表二)。据《国外地质》一九八二年五斯期资料。
注**:盐碱湖沉积型沸石矿床是目前工业意义最大的矿床类型;产于“开放”淡水湖或地下水沉积型矿床分布广泛,工业意义较大。其它沸石矿床类型的意义因地而异,但自然界常有二种以上类型彼此重叠形成的复杂类型。
国内的沸石矿床成因分类研究主要是参考国外的分类方案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1979年以来,赵宗溥、徐邦梁等同志先后归纳、提出过一些分类方案,一般认为有风化型、热水型、沉积型(包括与火山物质有关的沉积型和与火山物质无关的沉积型。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苏明迪、戴长禄同志在“地质科学”(,№.2)发表的“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地质特征和成因”一文中指出:在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的沸石岩主要是由降落或喷溢在淡水湖盆地或陆地上的火山灰、火山灰流和火山熔岩中的火山玻璃在
“开放体系”中与湖水、渗透地下水或火山活动后期的热水反应所形成,进一步可分为二种成因亚类:一种亚类是指在远离火山通道的淡水湖盆地中由火山碎屑岩中的玻屑在成岩作用期间与水介质反应生成的沸石岩,以产出斜发沸石为特征,它多呈层状、似层状,甚至多层状,具有规模较大,质量较均匀等特点。如黑龙江海林县、勃利县,河北省围场县、宣化县、蔚县等地的沸石岩便属此类。另一种亚类是指距火山通道不远的玻璃质火山熔岩及其伴生的部分火山碎屑岩,在它们形成
沸 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