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再难出贵子”
事件概述
一位自称“做了15年老师”的网友发帖《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掀起网上热议。“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在网上引起热议。原帖点击率已经达到40多万次,3000多个回帖,还有不少网站转载。(8月8日《长江商报》)
这位网友linyang222称,眼下,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拿其所在的某特区(非深圳)来说,这两年学校里的中考状元或高考(微博)状元,家里条件都很好,尖子生大多也是这样。其实他们成绩好,除了家庭教养外,还有就是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
再反观我们那个时代,成绩与家庭条件几乎成反比。可是不出20年,世道已经变了,这几年尤为明显。要说学生的智力,差别真不是太大,但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不够的,从见识上来说,起跑线而言,已经差了一个级别……。
“寒门难出贵子”引发了网友普遍共鸣,无独有偶,8月4日,《南方周末》也发表封面文章提出质疑《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文章认为:“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三十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
相关评论
北大湖北招生组负责人朱怀球所问:“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靠什么改变命运?”事实上,不仅“寒门再难出贵子”,不仅农村家庭对“知识改变命运”在失去信心;在求职上,农村学生同样处于劣势。现实屡屡表明,竞争者个人能力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这在一些公务员考试和垄断国企招聘时,表现得尤其明显。于是,“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等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认为:中国阶层划分应该用一个同心圆来表述,而同心圆的核心就是“权力”;离权力越远的人,就像螺旋转动一样,被抛出局外。在我看来,这一划分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中国阶层的现状,也指出了阶层固化的根源。而这就是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私有化、公共权力部门化、权力部门利益化、部门利益制度化、权力使用交易化等,都是权力异化的表征;而阶层固化则是权力异化的副产品。在我看来,要想“寒门出贵子”存在可能,归根结底是要约束与规范公权力,以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竞争机会和上升通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说。“当前,接受高等教育是弱势阶层向上流动的最主要渠道,在较大程度上维系着社会公平。教育体系中任何不公平现象的出现,都会给民众带来强烈的被剥夺感。”
陆汉文建议尽快改变教育资源城乡不均衡发展,不同院校不均衡发展的现状,让每个孩子、每所学校都能平等竞争。“只有这样,‘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才能缓解,农村寒门子弟读书改变命运的通道才会更通畅”。陆汉文认为,必须尽快改变以城市和权力为轴心分配资源的现状,通过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最终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只有这样,向上流通渠道才能畅通,寒门才能出更多的贵子。”
北大的新书记朱善璐在回应“寒门难出贵子”时他表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无论富裕还是贫困,大学生都需要磨炼和吃苦才能成才。朱
面试-热点解析-“寒门再难出贵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