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月亮的晚上
王连明
作者简介
王连明现供职于鲁山县人民政府,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多年来,他坚持业余创作,发表作品200多篇,有几十篇散文被转载并收入多种文集。他还应邀参与编写了河南省地方课程教材。
多音多义字
悄
吵
折
悄悄话
悄然
吵吵
吵闹
折中
折本
折跟头
qiāo( )
qiǎo( )
zhē ( )
shé ( )
zhé ( )
chǎo( )
chāo( )
易读错写错的字
嘁嘁喳喳( ) 纤尘不染( )
波光粼粼( ) 娇态可掬( )
犬吠( ) 湿漉( ) 腋下( )
敞开( ) 皱眉( ) 幼稚( )
淳朴( ) 歪才( ) 撕纸( )
潜入( )
qī chā
fèi
jū
xiān
lín
lù
yè
chǎng
zhòu
zhì
chún
wāi
sī
qián
重点词语
杂沓: 杂乱。
嘁嘁喳喳: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霏霏: (雨、雪)纷飞;(烟雨等)很盛。
纤尘: 细小的灰尘
波光粼粼:形容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
簇拥: (许多人)紧紧围着。
肆意: 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
敞开心扉:放开,对人不设防。
娇态可拘:形容小姑娘等十分可爱。
文题解释
《有月亮的晚上》记叙了在有月亮的晚上,一些山村的学生邀请老师到学校做功课的事情。孩子特别的邀请,去学校途中的那种毫无拘束的欢悦,教室里读书写作业的安静,师生相对的那份默契与和谐,学生做完功课后不愿意离开的眷恋,以及在老师的要求下高唱着山歌词家的场面,虽然平凡简单,但却细腻地表达了师生情感。那是一种真挚的爱,是一份淳朴厚重的爱。
教室伴学默契与真挚的爱
学生
老师
学生
月夜上学
高歌散学
有月亮的晚上
教室伴学
整体感知
第二自然段“没有月亮的晚上在家做功课,有月亮的晚上,就到学校去”这是解决师生“争执”的折中办法,这既点题,同时也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可是,到了有月亮的晚上……”学生会在有月亮的晚上主动找“我”,推动情节的发展。第三自然段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描写,如“圆圆的月亮很洁净”“仿佛清水刚刚洗过一样”等,是“我”与孩子们月下去学校的一段真实感受。孩子们的心如月亮一样纯洁透明,师生的情谊也如月光似的柔和、温馨。月亮的美是人的心灵美的一种体现。最后“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庄”,再次点题。有月亮的晚上的故事可以有开端和结局,但师生之间的那种真挚的情感却如月光照山野一样,是永恒的。
文章有几处提到月亮、月光,有什么作用?
本文看似平淡、质朴,但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深切、真挚的情感。
在有月亮的晚上,“我”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不成文的约定,即“有月亮的晚上,就到学校去。”在那些个晚上,听到“窗外有悄悄说话声,嘁嘁喳喳”,“我”料想定然是学生们又在窗外偷窥“我”,探头探脑地趴在窗户口,想叫“我”又不忍心,不叫“我”又不甘心,所以故意出些声响“烦我”,对他们的心理,“我”了然在胸,所以“故作严厉,大声地问‘谁呀?’”
鉴赏与写作
有月亮的晚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