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第七单元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几个几连加,求和。
2、生活中同数连加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法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挂图。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前置自学:
本课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观察魔术师变魔术的情境。便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运用新知,巩固训练:
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2+2+2=6(朵)
(3)个(2)相加得(6)
第二课时
练
习
课
基础练习:
1、“自主练习”第1、3题
深化练习:
2、“自主练习”第2题提供的是一种活动形式。练习时,可同桌合作,变换学具的个数反复进行。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几个几连加,还能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3、第4题提供的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拓展练习:
4、第5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交流有关洗照片的生活常识,知道通常镜头中有几个人就洗几张照片,然后独立解决。
5、第6题是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在学生独立涂色后,充分地交流。学生找出的规律不一定是每次都加3,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教学反思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第七单元
第3-4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法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挂图。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前置自学:
信息窗解读:这幅情景图是第一个信息窗的继续和发展,呈现的是魔术师变葫芦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8串葫芦,每串5个;3个笼子,每个笼子里有4只小鸟;4盏聚光灯,每盏灯有6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乘法意义的学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运用新知,巩固训练:
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8 × 5 = 40 读作: 8乘5等于40
5 × 8 = 40 读作:5乘8等于40
因乘因积
数号数
第二课时
练
习
课
基础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题
深化练习:
2、“自主练习”第3题是一道根据文字表述写、读乘法算式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自写算式,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或2×4,6和4相乘写成6×4或4×6都是正确的。
3、第4题是一道连线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并说一说连线的依据。题中有多余信息。
拓展练习:
4、第5题提供了一种活动形式。练习时,可以让小组同学使用完成,边活动边说算式。
5、第6题是深化乘法意义的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弄清题意后,再根据算式画图,以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6、第7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再全班交流,反思自己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口一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八九单元备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