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
1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 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改革开放,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前列。
<4>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2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前进
<1> 坚持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 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前进
<3> 坚强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调中配合前进
<4>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5> 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统一。
3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1> 通过经济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是当前最紧迫,最根本的任务
<2>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要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3> 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教育等领域也要全面展开改革。
4 判断改革是非成败的价值标准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
5 在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主要原则是什么?
<1>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2>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 结合史实,谈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哪些成就?
<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扫清了障碍,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2>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3>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以苏为鉴”,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二次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7 “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是我们今天进行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两代领导人,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这一学说,并形成和发展这一学说的?
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
<1>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2> 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性质和特点
<3> 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4> 我国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要求,是否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2> 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 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 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8 我国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据是什么?
<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适应生产力水平。
<3>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
9 为什么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撑,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 根本原因,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梦
1 分析中国道路的内涵?
<1> 中国
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