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粹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中国物质和精神文化之一,它如同儒家、道家文化一样光彩夺目,传承不已。
茶成中国健康文化的路标。
数千年以来,国人就认识到茶有利于防病和健体。《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宋茶疗理论基本形成,如《太平圣惠方》有“药茶诸方”,列有茶疗方10余种。明李时珍对茶的药用研究极深,在《本草纲目》中有精辟论述。据《康熙起居录》载:太医进宫廷秘制养生茶,康熙“日饮五杯,精神不乏”,有此功效而“小病不治,以茶代饮,往往随饮而愈。”传到近代科学才明白茶中有维生素A、B1、B2、C、P、K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这对于杀菌、抗病毒等有益。由此,民间也有很多有益健康的自制保健茶。如用从日本传到中国的日月草植物,不仅有观赏价值,其叶晒干后当茶饮,可治糖尿病;赶场天去买些松针,洗净、晒干,制成松针茶,对“三高”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等等。现无论走到那儿,人人都喜欢带一瓶自己喜爱的茶,不时呷一口,这具有稀释血液的保健作用。这“国饮”成了健康的护卫神。
茶成日常生活的必须。
人六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此不可小觑。有朋从远方来,献上茉莉花茶,以示好客;在席上有人“以茶代酒”,表敬意;在疲劳之际学习,呷沱茶以醒目提神;在油腻之后用“粗茶淡饭”感受一种崇高境界……
茶是文人墨客的知心朋友。
人常说:“琴棋书画酒诗茶,江山代代出人才。”以茶相伴,文艺繁荣。有唐陆羽《茶经》的呼唤,用茶文化的精灵,激扬的文字:“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让文人对饮茶内涵幡然醒悟,出现了中国唐诗、宋词的大繁荣。一些名茶至今留于诗中。如:白居易《琴茶》(蒙顶茶);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仙人掌茶);皮日休《茶坞》(顾渚紫笋茶)等,美不胜收。苏轼《西江月·茶词》、杨泽民《荔枝香》、曹冠《朝中措·茶》、秦观《满庭芳
·茶词》等在茶艺术中显现出平、和、冲、淡,静、洁、美、俭的茶文化精神,体现超凡脱俗的文化心态。可见茶一旦与文人结缘,就会“江山代代出人才”。
茶文化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虽茶文化起源于史前的神农时代,而真正大规模走出国门,是中国的大繁荣、大一统的结果。在“盛唐景象”“贞观之治”等背景下,又有了茶圣陆羽《茶经》的推波助澜,才能让陆上、海上的“丝绸之路”,变成茶道之路,不仅给世界国各送去了精美的丝织品,也带去了茶饮品和茶文化,并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如唐宋煎茶道便是日本茶道鼻祖。茶文化的发达,为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中心起到了传媒作用。
茶文化成为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载体。
近代茶馆的兴起,让茶从宫庭、家庭走向社会,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如抗战的“陪都重庆”,在江边、城内大街小巷,布满各式茶馆。泡上一杯沱茶可闲聊一天。人们不仅在这里谈生意,也欣赏全国的各种流亡节目:什么评书、
平水日铸茶——浅谈国粹茶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