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实验对象】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一、循经感传的测定
1、每组4位同学,轮流担任受试者、操作者、记录者、辅助者。
2、受试者平卧安静休息5分钟。
3、受试者一手握参考电极,操作者分别将探测电极分别置于受试者对侧上下肢的井穴进行探测(双侧井穴都要探测)。
4、探测步骤:电针仪输出的脉冲频率调至5Hz左右,将探测电极置于井穴,缓慢调节输出电流强度,以受试者能够耐受为度。
5、稳定通电一分钟以上,受试者用心体会针感和有无传导,直到没有变化为止。
6、受试者口述感传情况,记录者认真做好记录。
二、记录方法
1、在探测电极下仅有局部感觉或感传不超过腕、踝关节记“-”。
2、感传超过腕踝关节记“+”。
3、感传超过肘膝关节记“++”。
4、感传超过肩髋关节记“+++”。
5、感传通达经脉全程记“++++”。
三、受试者感传评价标准
1、Ⅰ型(显著型):6条以上经脉通达全程(“++++”),其余经脉超过肩髋关节(“+++”)。
2、Ⅱ型(较显著型):2条以上通达全程(“++++”)或3条以上超过肩髋关节(“+++”)。
3、Ⅲ型(稍显著型):1条以上超过肩髋关节(“+++”)或2条以上超过腕踝关节(“+”)。
4、Ⅳ型(不显著型):只有1条以下超过腕踝关节(“+”),其余均为(“-”)。
四、注意事项
1、受试者一定要全身肌肉放松,心无杂念进行测试。
2、开始测试前电流强度应置于零,缓慢增加电流强度至受试者最大耐受强度。
3、测试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2~30℃之间。
【实验结果】
1、将全班每个同学测试结果汇总,公布给大家。
2、计算出感传出现率和显著型出现率。
【讨论分析】
每个同学都要对实验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各自发挥各自的水平,不准互相抄袭。
【实验报告】
1、每个同学写好后,每一小组的放在一起,用实验原始记录纸包起,交给学习委员,下周上实验课时,统一交给老师。
2、每个同学要按时完成。
3、老师根据每个同学实验课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水平给同学打分,作为考试成绩。
针刺不同穴位及不同针法对家兔膀胱内压的影响
【实验目的】
以家兔膀胱内压变化为指标,比较针刺不同穴位和不同针刺方法的针效差异。
【实验对象】
成年健康雄性家兔,体重2~。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家兔称重、麻醉。
2、将家兔俯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3、加工导尿管。
4、用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尿道外口后,将涂有液体石蜡的导尿管缓慢经尿道外口插入膀胱,当看到有尿液从导尿管溢出后,关闭导尿管勿使漏尿。
将导尿管与阴茎结扎在一起。
6、将导尿管与减压计三通的膀胱口相连。
7、使三通膀胱口与测压口相通,检测膀胱内压。
8、使三通膀胱口和放水口相通,向膀胱内注水或放水,
使膀胱内压保持在50~60mm水柱。
针刺家兔双侧次髎穴平补平泻捻转运针2分钟,
边运针边观察膀胱内压变化。
10、停止运针2分钟后,电针次髎穴2分钟,(连续波,
5-10赫兹,强度以身体微颤为度)观察膀胱内压有
无变化。
11、针刺足三里,手法同上,观察膀胱内压有无变化。
【实验结束】
1、将家兔卸下,放入盆中。
2、将试验台,器械清理干净,送回。
【注意事项】
将减压计的“0”刻度与家兔膀胱调整在同一水平位。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的预防作用
1、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心电图为指标,观察电针家兔内关穴对药物引致心肌缺血的预防作用。
2、实验对象
2kg左右家兔二只。一只实验组,一只对照组。
3、实验用品
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一套,针灸治疗仪一台,兔解剖台一个,注射器5ml、20ml各一付,毫针,手术剪刀一把,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垂体后叶素(10u/ml)。
4、实验步骤
%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体重)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并注意观察呼吸状况,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兔解剖台上。
,按要求把针灸针与心电图机电极连接,记录标准导联心电图。
,电针双侧内关穴20分钟,频率5—10Hz,强度以肢体微颤为度, 20min停止电针后,经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u/kg体重,稀释成5毫升),30s注射完毕。记录开始注药及注射药物后即刻、2min、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时心电图。
,经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u/kg体重,稀释成5毫升),30s注射完毕。记录开始注药及注射药物后即刻、2min、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时心电图。
实验针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