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龙:苏绣绣男的AB面
沈德龙是一个两面性的人。很多人知道他的A面,那是以苏绣大师而存在,他洋学为用,中学为体,把西洋画的技巧引入苏绣之中,绣出了大批融会东西,震惊中外的苏绣作品,仅一幅《蒙娜丽莎》就拍出千万;很少人知道他的B面,那是以奢侈品商人而存,他创立了苏绣“古吴绣皇”品牌,用十年时间开出了25家专卖店,成为了苏绣行业的领军企业,并着手把苏绣打造成世界级的中国奢侈品。洋和土,艺术与商业,这是他穿的两个马甲。如何平衡洋与土的关系,如何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博弈,沈德龙和他的古吴绣皇是最为鲜活的案例。
A面:以画入绣自成一派
沈德龙虽然生于苏州,长于苏州。从小对苏绣耳濡目染,但是从来就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绣花针成为男版花木兰,他和苏绣结缘是一场拉郎配。1990年,沈德龙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苏绣的花样设计工作。当他看到苏绣大师任嘒闲用乱针绣技法绣的《齐白石像》后,惊为天人。任嘒闲看出了沈德龙眼中的渴望,于是问沈德龙要不要尝试自己也来绣一绣,这一问成为了沈德龙人生转折点。把他从西方美术的阵营拉回了民族美术工艺的阵地。
开始绣花,完全是被苏绣的美冲昏了头脑,但是当真的坐下来一针一线的用针线表现作品的肌理,那种慢条斯理让沈德龙受不了。和苏绣第一次亲密接触,他的任务是在师姐的指点下学绣一朵花,但是沈德龙绣了一个星期也没学会。气急败坏的沈德龙把绣针往花上一插,摆摆手说:“我不干了,哪有大男人来学绣花的?要绣就绣个像模像样的。”师姐也很生气: “最简单的花都学不会,还想绣别的?走都不会就想跑了?”僵持之下,任嘒闲老师开始出来解围,说沈德龙是学油画出身,乱针绣最适合表现油画的效果,而且需要的刺绣技巧也少。于是沈德龙萌生了用乱针绣绣人物肖像的想法。说做就做,架了一个绣框,找来一面镜子,他开始对着镜子自己绣自己,颇有“对镜贴花黄”的意味。
刺绣的技法自己不会,那就不用刺绣技法;自己是学油画出身,那就把油画的技法融入刺绣中——用针线来代替画笔,用绘画技巧来刺绣,两个月后,一幅“乱绣”的作品出现在众人面前,轰动了整个研究所。任嘒闲在看到这自画像后更是赞不绝口,称其“有师父遗风”。而任嘒闲的师父,则是苏绣传奇人物,把西洋绘画技法引入苏绣的第一人——苏绣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第一幅作品就引起轰动,这让沈德龙产生极大自信,他被调入了乱针绣针法室,被任嘒闲收为关门第子,成为乱针绣的第三代传人;轻而易举就成功这又让沈德龙产生极大疑惑:用西洋画技法来刺绣,这是师祖杨守玉曾经就干过的事情。自己没有刺绣技巧, 只用西洋绘画技法来刺绣,就能取得很大成就,而有西洋绘画功底的人成千上万,如果自己的事业只是把西洋绘画简单的移植到苏绣上来,那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 就容易被人模拟和取代。而且乱针绣的“乱”给绣品带来的后果,是缺乏平绣的细腻。能否找到一种技法,既能融合平绣细腻的特点,又能像乱针绣一样把西洋绘画技法贯通?
因为自己是学西洋画出身,所以,他试图把西洋画的技法融会到苏绣之中。所以在“沈氏绣坊”阶段,他既用中国风绣出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丰子恺》,又以线代笔模拟油画风格绣出西方文艺范儿的《凡·高绣像》。
在苏州刺绣研究所工作三年后,他苦思而没有结果,考虑到研究所学院派的思想桎梏了自己的思想,他决定辞职。于1993年创立“沈氏绣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沈德龙苏绣绣男的AB面作文素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