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第5节
姓名:李立利
任教学科:高中物理
当前教学年级:高二
Email:lilili_2004@
工作单位:天津市咸水沽一中
邮编:300350
教学
课题
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第5节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通过对前两章的学习,初步具备了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但由于应用的较少,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根据现有学生情况,在教学内容自行设计、改进了一些物理实验等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这样调整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习内容分析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延续和扩展,它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规律。分解法是高中物理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分解的等效替代思想为解决其他类似物理问题奠定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基础。
安排了两个实例详细说明如何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渗透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根据一个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的基本思路。学会用平行边形定则画出力的图示、求出分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在演示实验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实验的能力;在学生分组实验探索实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在实际问题讨论时培养学生运用理想化思想创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个分力方向的确定及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分力的大小。
难点
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和物理情境的分析
教方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实验探索教学方法
教具使用
1、木板、铅球、海绵
2、台称、重物
3、细绳、铅笔、钩码。或两人一组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器材
教学程序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创
设
利用有趣的flash动画展示力的分解现象,即一辆汽车不小心将掉入泥潭,用另一辆汽车都拉不出来,而一个小朋友却能很轻松地办到,这是为什么呢?
猜测、讨论、分析
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温故知新
明确目标
回忆上一节课《力的合成》满足的运算法则即平行四边形定则。与力的合成进行比较,再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借助台秤探究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上拉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作答
采用回忆、比较法。让学生加深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并引出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本节内容的知识及重、难点提出几个问题。本节课把重点放在以下两个问题的探究上:即在什么情况下力的分解有唯一解和在具体情况中怎样进行力的分解。
动手操作,
分析讨论
明确目标,知道要研究哪些问题。以便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把握好重难点。
联系实际
实践探究
对于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力的分解有唯一解?”
首先:提出问题:
(1)无条件限制时,力的分解是否有唯一解?
(2)已知两分力的方向,力的分解是否有唯一解?
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析画图、实践探究、讨论交流。对自己探究的体会和探究结果进行总结说明,并对其画好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