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经验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经验总结
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设计思想: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精华,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髓,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源泉。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也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因此,加强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和每一名教育者的职责。
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使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我校结合学生思想现状,从众多的中华传统美德中精选了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最富时代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勤俭节约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五个专题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起码要求和责任。爱国主义一直贯穿于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内容,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民族,谱写了无数爱国主义的颂歌。孟子所谓“国之本在家”,岳飞的“尽忠报国”,顾炎武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充分显示了他们为国家民族而不顾个人安危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就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勤俭节约教育。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凡的历史时期的提高,都是史无前例的。然而我们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生产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人民的生活还不十分富裕,建设任务还非常艰巨。大力提倡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针。教育孩子懂得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分钱、一粒粮食的作用。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汇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教育孩子懂得浪费是一种犯罪,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如从小不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将来一害社会,二害父母,三害自己。
3、诚实守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显著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地位和作用越发显得突出和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诚信在贬值,道德在失范,社会上不良现象无时不在侵蚀着中小学生“性本善”的心灵。明天的主人失去诚信,未来的民族会是怎样。面对现实问题,近年来,我们借助推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强风顺势,不坐而论道,采取各种方法,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地强化诚实守信教育。
4、文明礼仪教育。讲文明,重礼仪,是中华民族世代沿袭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与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作为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当代最富有朝气、最充满活力和最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代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代表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经验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