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已经退市。
呼吸道感染
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格雷沙星*
司帕沙星*
吉米沙星
全身性G-菌感染
广谱覆盖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曲伐沙星*
替马沙星*
左氧氟沙星
1960
1994
TODAY
Nalidixic Acid
西诺沙星
氟哌酸
泌尿感染
Andersson MI, MacGowan AP.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3;51(suppl S1):1-11. 汪复主编。实用抗感染治疗学。2004年版。
1962年
喹诺酮
第1代喹诺酮药物:萘啶酸
受限于抗菌谱及药代动力学特性
治疗尿路和肠道感染
演变
80年代
氟喹诺酮
环丙沙星:第一个可以全身静脉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含氟喹诺酮类药物特点:亲脂性高、组织穿透力强、肺组织中的浓度高
治疗呼吸系统感染
发展
90年代
新氟喹诺酮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
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对呼吸道常见病原菌、对非典型病原体
喹诺酮类药物(FQNs)的发展史
呼吸喹诺酮
5
化学结构的改变增加药物的抗菌谱
喹诺酮基本结构
x
R8
R5
R7
R1
R6
1
2
3
4
5
6
7
8
60年代:吡哌酸 Pipemidic acid
70/80年代: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增加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70/80年代:氧氟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消旋体)
左旋氧氟沙星(左旋异构体)
烷基增加对G+菌作用
90年代:莫西沙星 Moxifloxacin
大分子/降低外排/G+作用增强
8位甲氧基/厌氧菌作用增强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谱
应用范围
分代
代表药
第一代
萘啶酸、吡哌酸
G-杆菌
尿路、肠道感染
第二代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G-杆菌为主、G+球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
各系统感染
第三代
左氧氟沙星
G-杆菌、G+球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
各系统感染
第四代
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G-杆菌、G+球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厌氧菌
各系统感染
.
[M].:
LA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7;44 Suppl 2:S27-72.
什么是“呼吸喹诺酮”?
明显增强了对肺炎链球菌等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同时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等非典型病原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左氧氟沙星(750mg)
莫西沙星(400mg)
吉米沙星(320mg)
呼吸喹诺酮
呼吸喹诺酮类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呼吸喹诺酮类呈浓度依赖性,且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PAE),其体内细菌清除率和临床有效率与AUC/MIC、Cmax/MIC呈正相关
提高血药浓度,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明显增强抗菌活性
根据呼吸喹诺酮类药物PK/PD特征,理想给药方案是每日剂量单次给药,可达到最高的血浆Cmax和AUC0-24
拜复乐®一天一次,给药方便,确保疗效
IDSA指南中考虑到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现象,将左氧氟沙星剂量提高到750mg/d
LA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7;44:S27-44.
;32(9):646-654.
与左氧氟沙星相比,拜复乐®优化的分子结构,优化抗菌活性
莫西沙星
肖永红主编。临床抗生素学。2004年。
C8位与C1位成环,产生光学异构体,以氧烷基成环,可使活性增加,但光毒性也增加
左氧氟沙星
1位环丙基
抗G-菌活性增加
甲氧基
抗拓扑异构酶II/IV
抗厌氧菌的活性增加
光稳定性(消除老一代喹诺酮的光毒性)
7位-阿扎双环
明显提高对G+菌的抗菌活性,尤其是肺炎链球菌
减少药物相互作用
阻碍药物外排泵蛋白
拜复乐®双重作用靶位,有效对抗耐药菌感染
抗G+菌:拓扑异构酶II/IV
抗G-菌:DNA促旋酶
Burkhardt O et al. Expert Infect ;7(6):645-668 .
传统氟喹诺酮作用位点
拜复乐®
拜复乐®
传统氟喹诺酮(左氧氟沙星)主要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对产生第一步突变的菌株无效
拜复乐®同时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DNA解旋酶)和IV,对已出现第一
2015呼吸喹诺酮的再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